返回 三国之西州制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九章 刘范论策[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朝廷或许太看轻我们了,大人以为我们没有揣测过朝廷的意思吗朝廷此举,不过是妄图实行祸水东引的策略,把很有可能发动叛乱的流民交给我们,然后让我们吞下这枚苦果,引火身。是也不是

    杨彪不服输地点了点头。坐在杨彪对面的田丰替刘范补充道:还有,朝廷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朝廷判定我们西凉非粮食丰产之地,没有那么多粮秣供养数量如此庞大的流民。

    杨彪点了点头,说道:阁下和麾下的幕僚都如此明智,真是令人惊讶。老夫很好,倒是要问问阁下了,为何你们明明都知道我们朝廷的心思,还要如此大费周章,以身试险呢难不成,阁下是想要体验一下失望和失败的滋味

    刘范摇摇头,说道:在下想,大人最应该感到好的是,为什么朝廷近些年来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

    杨彪不屑一顾,说道:阁下何意

    刘范说道:欲取天下,先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朝廷竟然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为什么秦朝建立时威武霸气,然而仍然逃不过二世而亡的命运三岁孺子都知道,是因为秦朝严刑峻法,压榨百姓。这和朝廷衰落是一个道理。自从光武帝重建汉朝之后,盛世不出三代。往后的皇帝,大多都是由外戚和宦官轮流坐庄。规律是,皇帝新立,没有忠心可靠的势力保护皇权时,外戚当权;等到皇帝长大了,开始萌生摆脱外戚,自己独掌大权的想法时,宦官替换下外戚,登政治舞台。除了前三个皇帝以外,莫不如此。

    听着刘范给杨彪的分析,杨彪虽然有些不服气,但还是陷入了沉思。刘范又说道:光武帝孝明帝孝章帝皆是一代明君,故而这三朝没有戚宦之争。但章帝晚期时,外戚当权的苗头开始显露。而之后的孝和帝登基,扫清外戚势力,朝政为之一清。可是孝和帝如此不世明君命太短。从孝和帝驾崩之后,宦官和外戚之间的政治斗争一直持续到今日。这种不正常而极为危险的政治态势,直到今日到还没有停止的趋势,反而是愈演愈烈。

    也许有人会怪,怎么汉朝的皇帝都成为孝某帝,从来没有皇帝被称为某宗的。这是因为汉朝以孝治国,孝是东西两汉最高的国策。所以为了表示皇帝们贯彻国策,汉朝所有皇帝的帝号之前都要加一个孝字。如,汉武帝实际全称是汉孝武帝。而称呼皇帝为某宗的,则是唐朝之后的事了。宗是庙号,唐朝以前的朝代没有庙号。

    如今,张让赵忠之流受宠之程度,甚至远胜于秦二世时的赵高;国舅何进,也是不亚于昔日梁冀之辈。最高权力的争斗,从来都只有一个胜者,一个死者。如今他们的争斗,早让戚宦之争达到顶峰。如此病态的政治,会带来什么毫无疑问,底层的人民受害最大。因为戚宦之争,朝廷也因此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大臣们结党营私,在戚宦之间左右逢源。至朝廷,下至郡县,官僚们一门心思都放在争权夺利,其的忠臣贤臣都人人自危,还有谁肯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吏治腐败,贪官横行。每当地方交赋税时,各级官员便层层拦截。如此一来,朝廷收不到足量的赋税,也办不成什么大事。为了让财政保持正常收支,朝廷又只好增加对百姓的赋税。百姓被剥削越重越穷,越交不了赋税。

    vwhtlbook4040950dexhtl

第三百零九章 刘范论策[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