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尊又皮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你的茶汤里真是酒 有 味 毒 无 毒 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净手,慕兮言伸出白皙修长如玉的手,双手不知怎么的,瞬间被冰包裹,后融成一小滩水渍。

    “清寂的清晨,适合冲一杯茶享受放松一下,爹爹是否近日上火,无法顿消?而且近日功力停滞不前,愁的掉发?”

    慕兮言拿起茶荷示以慕渊看里面装的团茶。

    “瞧我这茶叶,出自青树上的青茶,这青树在世间仅此一颗,据说是天神青崖留下的。

    唔,不知怎么的就到我这里来了。

    不过因为长期用净灵水浇灌,灵气丰厚,是提升灵力的好东西,一杯便能解决修炼上的问题,爹爹之所以心境凌乱,还是因为娘亲的问题吧?

    娘亲生我时并没有魂飞魄散,我倒是可以为娘亲算一卦,看看她投胎到了哪里。

    修炼一事最忌讳修炼时想着心事,走火入魔。

    身体最为重要,请爹爹安心,我一定会算到娘亲在哪儿的。

    ……

    屿野:这青茶,初品微涩,次甘,后酒味无穷。

    身处红尘,自有七情六欲。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甘、苦、无味是青茶的代名词。

    品青茶人若怀着怒、忧、思、悲、恐、惊其中一种心情,或是心机颇深之人来品青茶,自然是苦的,称为苦生茶。

    倘若那人是西方极乐之地的某位僧人,或者某个天真烂漫的孩童,那么味道是永远尝不出什么的,称为空生茶。

    前者注定与七情六欲背道而驰,不恋红尘,俗世皆与其无关;后者因为没有烦恼,而心底清澈纯真。

    若是快乐阳光,天性乐观之人品这茶,那么这茶,到嘴里便是甘的,称为甘生茶。

    不同心境的人,自然尝到的味道也不同。

    能让人从原本的心境,带入另一重心境滋味的青树茶叶配上千年酒酿,是适合修炼的好东西。

    它降心火,能迅速的将人带入一种忘我之境。

    在这种境界的人,往往都会自然抛却心事,饮完时,心境随之而变化,烦恼顿消。

    ……

    “爹爹,看看这套茶具,青玉红石锦鲤,大红酸枝茶托,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最好的是宜兴紫砂壶和景德镇的瓷器。

    如今,我虽没有弄来一套宜兴的紫砂壶,但有景德镇做出来的瓷器。

    配上青茶,定能回味无穷。”

    ……

    屿野:这套青玉红石锦鲤正是那景德镇做出来的。

    这一套瓷器皆为淡青色。

    粉青釉色和影青釉色混合的新型的青白色瓷器。

    那淡青色的茶壶茶盏中,杯沿和杯底泛着淡淡的白,如果不细看的话,那壶身杯身上,淡青里面是掺了点儿白色的。

    只不过和淡青色混在一起,成了看不见的白色,自然,淡青色也就偏于无色了。

    茶壶盖上一条红白锦鲤。

    个个茶盏里面的也同为红白锦鲤。

    往杯中倒水时,盏底的红白锦鲤映在茶水中,便如同真的一样,像是会自己游动,栩栩如生,野趣十足。

    而这青玉红石锦鲤在大红酸枝茶托上,又添置了一份雅趣。

    ……

    在介绍时,慕兮言嘴上笑嘻嘻,心里mmp。

    真的是……不知有句mmp当讲不当讲。

    青茶酒味无穷?

    呵,她冷嘲。

    不知哪个混蛋将她的樱花酒倒给了青树,使得茶树吸收了那些酒,后来变得有了酒香。

    所以她才会说酒味无穷。

    ……

    屿野:烫杯温壶,洁具提温。

    慕兮言为了卫生清洁,将茶叶器具用热水冲洗了一遍,同时又能给茶具预热,因为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

    她玩了一手点茶。

    淡中有味,点茶三昧。

    最爱看滚水入茶,沉浮流转,其景恰如南朝梁元帝的《归来寺碑铭》:“九苑萌枯,三昧叶卷,疏树摇落,翻流清浅。”

    把茶瓶里烧好的水注入茶盏中,古人称之为“点茶”,是唐、宋时兴起的一种沏茶方法。

    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茶盏、点茶。

    用不到青玉红石锦鲤茶壶,随手变出来个被她洗过的,用来温酒的汤瓶。

    慕兮言拿起桌上的团茶,这是从前主人的空间里搜刮到的,一看到这团茶就明白了,青茶的团茶是由嫩芽制成的。

    这团茶被油纸袋包着,用红绳系上,倒是挺有艺术感的。

    拆开红绳和油纸袋,先炙茶后又将茶碾磨成粉末状,又将其筛罗分筛出最细腻的茶粉,将茶末适量投入茶盏中。

    点茶时强调水沸的程度,这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

    ……

    “用天灵圣水如其法煮茶,非但味道不好,还灵力散失,因而不适。

    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冲点出茶的色、香、味。”

    ……

    屿野:如何用煮水?大经云:煮茶之法,汤欲嫩而不欲老,盖汤嫩则茶味甘,老则苦矣。同年李南金《三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然而近世煮茶,少用鼎镬而以瓶煮,故难以候视,须以声辩,一沸二沸三沸之节……

    他认为:水初沸时,如砌虫声卿卿万蝉鸣;忽有千车稛载,而至,则是二沸;听得松风并涧水,即为三沸,此时,便应及时提起汤瓶。”

    说着,听及声音,三沸时已到。

    ……

    慕兮言及时提起汤瓶,执壶往茶盏有节奏地点水,她的落水点十分精准,并没有破坏茶面。

    不知从何时起,她的手中出现了一支茶筅xiǎn,只看见她的手徒留一道道白色虚影。

    ……

    屿野: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让茶与水充分交融。

    点茶因动而有趣,因静而有味。

    调膏的速度,注水的节奏,茶筅击拂的轻重缓急,在此动静之间微妙的感悟,能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唤来无穷的回味。

    虽然看着有无数虚影,却在控制力度之内。

    北宋有净慈寺的南屏谦师擅长点茶,技法娴熟高超,为时人所赞誉。

    苏东坡曾到杭州任知州,谦师听说之后亲自来为他点茶。苏东坡欣赏了谦师高超的点茶技法,品饮了他亲手点的茶汤,果真非同一般,于是当场做诗一首,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从此,“点茶三昧手”就成了茶艺高超的赞誉。

    “三昧”一词,来源于梵语samadhi的音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这种静水流深式的参悟,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

    点茶需要茶艺人回归当下,凝神静气,类似于一种冥想。

    点好一杯茶,漪漪生莲花,其间动中有静,淡中有味,意境悠远,确如佛家的三昧真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u。人动而心止,便如死水,人静而心动,方能妙趣横生。

    ……

    这不仅在于技艺,更在于点茶所代表的一种心境。

    点茶,点的不止是茶。

    她想让爹爹不在被娘亲的事而心有愧,从而郁郁寡欢,才想到让他品茶的。

    看来,她得试试引魂了。

    过了一会儿已经调成浓膏状,出现大量的淡青色的茶沫。

    ……

    屿野: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现是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这个时候,茶汤,刚刚好。

    ……

    为了增添趣味,慕兮言又表演了一场茶百戏。

    异世书中的有位先生曾讲到过,点茶是茶百戏操作的基础,也是茶百戏能否成功的关键,只有通过点茶在茶汤中形成丰富泡沫,才能形成各种文字和物象。

    而她的这次茶百戏,是以二人的故事开展的。

    据云言哥讲,爹爹和娘亲在玉婉楼中相识,她是清倌中有名的才女型花魁,而爹爹是下界历劫的慕二爷。

    两人相见,犹如霸总遇上小娇妻一样,一见钟情。

    慕渊为柳柔赎身,在他的强势追逐下,一个外柔内刚的女子渐渐动了心。

    反正她也不太懂什么情情爱爱,就算她往常画的春宫周边,也是胡编乱造的,如此在这里,就只好以第三视角这样点了一下。

    茶汤间,白衣女子和红衣男子在鹊桥之上相会,如同连续剧般,不断地变化。

    啧,真是流传千年的故事了。

    思量间,在茶上“作好了画”,慕兮言将茶盏推至慕渊面前。

    “爹爹请品茶。”

    慕渊伸手接过,拿起茶筒中的木质制茶匙细品,突然:“咳咳……小言儿,你这茶……怎么一股樱花酒味?好烈的酒啊!果然是……青茶酒味无穷。”

    还那么浓!冲到充满整个鼻腔。

    “确实有酒味,但应该不至于……酒味无穷吧?”

    慕兮言这时闻言有些诧异,倒出一杯来细细品茗。

 

第9章 你的茶汤里真是酒 有 味 毒 无 毒 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