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下学宫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西游山上的小孩[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六岁的时候,院子里经常是什么都没有,只有笑眯眯的站着的师傅,两手空空。偶尔有那么一两个木桩,道人要教小道士打拳修身。于是那年的破落观里,常常传来一个小孩子“哼哼哈兮”的练拳声。

    七岁的时候,小道士看书越来越快,来找道人的次数越来越多。那一年,道人兴致大发,不再每日躺在藤椅上,而是天天带着秋和往雾气重重的深山里走。

    小道士身上背着木筐——用来装草药。道人不断地用拂尘指着路过的花草,让小道士拿着小镰刀把它们割下来,拿在眼前不断地观察,放在鼻下不停地闻,然后丢到木筐里。

    过了一段时间,小道士生病了,生了一场大病。师傅十分和蔼慈祥地照顾着病怏怏的小道士,用秋和采来的草药精心熬制成热药汤,把小道士感动的眼泪汪汪。

    待他脸色红润了一些后,师傅又摸出了一套针,七岁的最后几个月,小道士在病榻上,开始钻进了医道的世界。

    八岁的时候,小道士身体好了一点点。于是笑眯眯的师傅又出现在前院,给小道士带来各种各样的东西。

    一开始是两个大木桶和一把扁担——“秋和,来,每天去山下挑两桶水上来吧。”

    挑了一段时间的水,在一个黄昏,他又背完一本书后,师傅笑眯眯的站在前院,身前居然出现了一座熊熊燃烧的火炉——“来,秋和,为师教你打铁。”

    小道士一脸无奈地拿起铁锤,听着背着手的师傅在身边悠闲地指导着,稚嫩的脸上开始认真地看着火炉,抡起小小的铁锤“叮叮当当”地敲。

    打了一段时间的铁,前院里换成了一排木桌,上面是各种各样的小东西。“来,秋和,咱们来磨铁磨石玩儿。”于是几天之后,一排木桌上出现一排石头动物,一排金属玩意儿,也不知雕的什么,精巧的不行。

    长到九岁的时候,小道士个子长高了点儿,也很有力气了。在他讲熟一大卷《史通》,再次兴高采烈地推开木门后,发现师傅笑呵呵的,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拿。

    “来,秋和,今天为师教你去种地。”

    “......”

    于是大卜观后面的那块缓缓的小山坡被松了土,浇了肥,撒上了许许多多的小种子。小道士一有时间,就会跑去照顾小苗苗,带上小陶水罐,还有一把小铲,很是细心地照料着自己种出来的小生命。大半年光景一过,地里已经长得红绿水灵一片片了,让秋和与道人很是欣喜。

    那一年秋和的看书速度很快,除了种地,中年道人还顺带教秋和编竹篮,做农具,更为关键的是......他还教小道士怎么缝衣服。

    秋和一脸无奈地接过师傅给的针线包,叹了口气,给师傅缝起了袜子。一旁的中年道人笑呵呵地看着秋和,很是欣慰地说道:

    “哎呀,秋和,孺子可教也哦。”

    床边的小道士白了一眼,低下头认真地做着针线。

    ......

    时光飞逝,一年四季又过去了。小道士十岁了,这一年,宋国秋和第一次跟道人讲完了小屋子里的书经。

    他拿着最后一本书经来找师傅时,却发现师傅在前院堆了一张桌案,上面堆了整整一座山的账簿黄纸。

    “来,秋和,师傅老是跟山下送东西来的吴老伯赊账,我都不好意思了。他就让我帮他理清楚小镇的账,师傅就教你做账吧。”

    道人一脸笑呵呵地看着小道士,还一边呼唤着,“来,秋和,快来呀。”

    “.......”

    道人只在桌案前坐了一天,然后便是一直坐在藤椅上,抱着茶壶,乐呵呵地看着桌案前奋笔疾书、认真做账的秋和。

    桌案前的秋和,却没有发现这些账上的题,还老掺杂着许许多多诸如“鸡兔同笼”这样的奇怪账单。

    小道士在桌案前坐了整整一个月。每天清晨,砍柴做饭洗衣,挑水练拳种地,而后便一直坐在桌案前,午饭让师傅把自己做好的热一热送过来将就着吃完,他就又继续做账。

    待夕阳落下,他起身又为师傅做饭,饭毕,又是端坐在桌前,点亮烛灯做账,待夜深寂静,方迟迟入睡。

    于是一个月后,他把桌前堆积如山的账做完了。

    道人很是慈爱地摸了摸小道士的头,让徒弟抬起头,看看天。

    “秋和,每日低头做账,脖子很累吧。来,师傅教你看天。”

    “师傅...?”

    ......

    于是做完账的那几个月,每天晚上,中年道人都会和秋和一起仰起头望着漫天的繁星,不时指划着天上的星点,嘴里不断说着很高深玄奥的东西。

    白天的时候,秋和不断地看熟以前讲过的书。剩下比较空闲的时候,道人一直就躺在藤椅里,不断地跟小道士发出些笑呵呵的命令。

    “来,秋和,给为师做一顿香喷喷的饭。”

    “来,秋和,给为师打段七星拳来看看。”

    “来,秋和,和为师下盘棋吧。”

    “来,秋和,为师近来觉得耳根子太清静了,你来给师傅吹一曲儿听听?”

    秋和:......

    一直到十一岁这一年,某一天清晨,中年道人从院子里出来,望见秋和正砍柴烧水,把他唤到身边,给了他一把钥匙。

    “秋和,我的屋子里,那个樟木柜子上,放着一个箱子。你把那个箱子打开,里面有些书。”

    秋和依着师傅的话打开箱子,发现里面放着正三叠书。有一叠上被一张绢帛包着,写着“四书五经”;另一叠则用明黄的绸子包着,写着“佛十三经”;剩下的一叠只有三本书列着,用一块竹牌摆在上面,刻着“老、庄、列”。

    秋和望着这些书,一脸惊奇。他看了许许多多的书,但从未看过这样的书经。

    一旁的师傅说到:“这箱子书,是真正的经。

    你不用讲,也不用念给我听。

    你把它们全都背完。它们,是你唯一要认真去记住的东西。

    背熟了,他日你便能理解了,”

    ......

    从那以后,早上时秋和不断地全神贯注背书,下午就跟师傅讲书,等到了晚上,观一会儿天后,又成了师傅叫唤秋和的“才艺展演”时间。

    但那一箱子书也没有难倒秋和。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他还是会不经意的试着去记住、理解这些书,但小小的秋和已然发觉,这些书微言大义,精妙深远,远非自己可三言两语讲出来的。

    何况,师傅一直跟自己说,背这些书,只求“不求甚解,熟记而已。”

    一箱子书,背得越来越快,很快,这些书就背完了。

    ......

    寒暑不缀,日夜不息。

    后来十年光景一闪而过。小娃娃长成小少年了。

    破落小屋里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摞着的一箱书,他已然背了三轮。

    一天夏末的午后,少年道士正刚刚午睡睡醒,迷迷糊糊睁开眼,发现师父正蹲在自己的眼前。

    “背了几轮了?”

    “三轮啦。这一本,是要开始第四轮了。”

    “好,那你可以去找你师兄了。”

    “那,那太好了!”

    ......

    “师傅,那你呢?”

    “师傅护你同去。”

    “好啊!”

    三日之后,一个中年道人,一个少年道士,背着两个简单的包袱,从山下借了头青牛板车。

    道人很是慈爱地摸了摸少年道士的头。

    秋和没有注意到师傅眼睛里一闪而过的眼神。

    道人轻轻吸了口气,然后有些不舍地说道,

    “来,秋和,师傅教你御车。”

    这是道人下山前,教小道士的最后一件事。

    师徒俩走下远远的山上石径,穿过斜斜的山口,沿着小山道,骑上了车儿,晃晃悠悠地向东驶去。

    少年道士,正式下山。

第一章 西游山上的小孩[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