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一仙道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7章 清逸天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山第一名山,在祖国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崂山以海拔1133米列居首位,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它耸立在黄海之滨,“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有众多道家的仙宫、仙洞、仙观、仙庵,被称为“神仙窟宅,灵异之府。”与四川的青城山齐名。

    崂山太清宫是道教全真派“天下第二丛林”,仅次于北京白云观。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丘长春祖师和张三丰祖师都曾在此修道。

    三人早闻崂山大名,又兼昨日老者隐遁于此,急于求见,便脚下生风,沿海岸线南下,连续五小时行进。

    渐骑渐近,但见大小岛屿环列四周,崂山依海挺立,碧海连天,一边是雄山险滩,水秀云奇,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三人停了车子,步入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的太清宫,又名下清宫。

    太清宫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前临太清湾,背依七峰,三面环山,前面大海,为崂山道教祖庭。道教的“返璞归真”内涵与崂山的自然生态互为诠释,浑然天成。

    太清宫共分三个独立院落,每个院落都有独立的围墙,单开山门。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为神仙府第。

    太清宫的全部建筑为“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组成,风格清淡简朴。

    三官殿建筑面积最大,前后三进院落。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

    院内有紫薇、银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别是正殿有院的两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又名山茶花,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据说这两棵耐冬,是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于此。

    从太清宫过逢仙桥、神水泉,到三皇殿,院子里有两棵古柏,距今二千多年,旁有一株凌霄缠绕着它飞上蓝天。看那1千三百多年的唐榆,一千多年的宋银杏,七百多年的黄杨,五百多年的绛雪山茶等,令人感到神仙仿佛就在身边。

    燕玄龙抚摸着古柏说:“这是崂山道教开山祖师张廉夫亲植之树,现为崂山古树之冠。”

    “张廉夫是何人?”燕玄飞问。

    “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江西高安县人。生于公元前171年,于公元前147年参加科举,文学茂才一等,官至上大夫,时年22岁。后因为得罪权贵,弃职精研玄学,入终南山数载,并遨游天涯。”燕玄龙说。

    “道教历史上,确有不少弃官入道的,例如汉代将军钟离权、唐代进士吕岩、李哲玄、唐代光禄大夫张果、南宋武举王重阳等。”燕玄虎说。

    “张廉夫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来到崂山太清宫,率众弟子在三年时间内相继建成了‘三官殿和‘三清殿,属于崂山首座道教庙宇。

    因此,崂山道士尊称他为开山始祖。张廉夫在各处道教庙宇之间推进了各地经书典籍、经韵曲牌的交流,充实了崂山的道教典籍。

    张廉夫的弟子刘方清、赵冲虚、冯若修等相继主持太清宫的庙事活动。据载当时的道士已达90多名,规模相当可观。”

    三人慨叹了一番,再次起程。

    循山路,淌十八潭,穿龙潭瀑,过一线天,黑风口,五指峰,抵达崂山最高峰巨峰。

    清代乾隆年间即墨知县尤淑孝有诗赞曰:

    振衣直上最高峰,如发扶桑一线通。

    只有仙灵营窟宅,更无人迹惹天风。

    群山岳岳凭海外,大海茫茫隐现中。

    持较岱宗应特绝,碧天咫尺彩云红。

第447章 清逸天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