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桐城文都[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吴汝纶先生创办的桐城中学已是百年名校。桐城也因此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
“别忘记钱玄同致***的信中视七子和归有光、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人为十八妖魔,桐城谬种,文选妖孽,人人喊打,一臭万年。”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三人才转头一瞧,原来是位年近华甲的中年男子,还蓄着山羊胡子。
三人没有作声,而是信步来到桐城文庙。
桐城文庙始建于公元1314年,正值元延祐初年,后在元末兵火中销毁。明洪武初年,桐城文庙从城东郊外,移建于后来的庙址。后来,文庙因为多次遭遇兵火涂炭,以及风灾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侵蚀,在明清两代曾经修葺了19次之多。
文庙坐北朝南,以御道为中轴线,前为文庙门楼,中为大成门,后为大成殿。
文庙门楼,三开间亭阁式建筑。门楼正面镂花平枋悬有一长方形“文庙”金字额匾。
过门楼即步入汉白玉四柱三门石坊式的棂星门。棂星系传说中谷神,立斯门乃“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
向前十步临半月形泮池,池上有砖石拱桥,池桥皆以汉白玉石雕栏杆护配。传闻明清季桐城如“天启六君子”之一的左光斗、“百科全书式”大哲学家方以智、“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以“桐城派”鼻祖戴名世、方苞、刘大魁、姚鼐等到近千们名臣硕儒,于成名前均从桥上步入大成殿祭孔。
下泮桥即至大成门。此门系门厅式梁森构架,阔三开间。硬山到顶,筒瓦顶盖,正脊两面三刀端装饰鳌鱼,四角凌空飞翘。
降阶踏入宽阔后院,履神道,临石阶,“陛”上精雕龙凤戏珠图案。
大成殿,面对磊成门和门楼,为文庙主体建筑,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一座以斗拱为梁柱结点的木构架抬梁大木殿式建筑。殿内供奉着一圣四贤十二哲的坐像。
(四贤: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十二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外加曾子,朱熹。)
燕玄虎说:“从明中叶以来,桐城学术兴起,士人多结社课学,能振笔为古文者,代有传人。桐城派的形成肇始于方苞,经刘大魁而发展,至姚鼐而鼎盛。方、刘、姚为‘桐城三祖。方苞为学为文以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为志向。又提出‘义法主张,义为言之有物,法谓言之有序。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倡义理、考据、辞章兼备,以致风行一时,形成了家家桐城,人人方姚的局面。同时还出现了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阳湖派,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乡派和以严复、林抒为代表的侯官派。”
第464章 桐城文都[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