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一仙道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6章 大涤洞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琳宫胜处绝法嚣,地锁九锁形屈曲。”遥望北方的大涤山,想到史载此山清净,大可洗染尘心,故名。上乘天维,下含洞府,兴云雨而润万物,气淳而静美。诚哉斯言。随九锁而行,屈曲盘旋,便到了中通小径,树深林稠涧水罗织,古桥遥见。所谓:众桥拥仙人是仙,众仙说仙众桥边。村中央是会仙桥,又名双仙桥,由九条长约1.5米的石条构筑,源于天柱山和大涤山的两支溪流在此会合,穿桥而过。

    昔郭真君与葛仙翁倚打仗对谈于此,此桥为纪念两位仙人而建筑,至今稳固如初。

    又过元同桥,地势渐陡,过了陡坡,但见山间谷地,一马平川,洞霄宫到了。

    如今只有残垣遗址和古人的诗句。

    “陆游赞曰:金碧之丽,光照林谷,钟馨之作,声摩云霄,见者疑其天降地涌而神运鬼输也,可谓盛矣。”

    燕玄龙少有地开口叹道。

    “梅妻鹤子的杜逋曾云:大涤山相向,华阳路暗通。风霜唐碣人,草木汉祠空。

    剑石苔花碧,丹池水气红。幽人天柱侧,茅屋洒松风。看来大涤洞里面暗藏通路,才是仙家修真的场所。”

    大涤洞在洞霄宫遗址南面半里处,洞口向南,正对天柱山,周围翠竹成叠,灌木如织。洞内上下皆平如削,两边崖石委曲,参差多穴,偶有天光照射,十分神秘。

    入内良久,渐显宽敞,呈长方形,能容百人。再进夹道中有一钟乳石如柱倒悬,史称“隔凡石”。

    过了该石便进入“华阳仙境”。

    过石向上,有一凹处,中有一石井,深不见底。为历代朝廷投龙简祈福之地。

    洞口有祥光亭。

    史载:大涤先生杜琛语弟子何法仁曰:汝宜居西洞可以成真。栖真洞以此得名。

    石室洞在大涤山中峰之前,洞中呈品字,透见天光。当年诗人李长房来此洞时,残阳西落,孤灯初上,抚今怀古,百感交集,脱口而唱之:

    昔人已仙去,书剑藏斯丘。

    鬼神永呵护,灵气余千秋。

    石室宿残云,狼狈无人收。

    此中有真景,会咏寒泉流。

    大涤洞口正对天柱山,望之崖岩如削,绿树成桑,洞中云雾缭绕,深邃幽僻。

    难怪连大诗人苏轼也感慨道:天帝高居民世顽,故留琼馆在凡间。

    青山九锁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对闲。庭下流早翠蛟舞,洞中飞鼠白雅翻。长松怪石易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

    洞霄宫自东汉末左慈入宫后,历代道士在此传承教义,炼丹修生,高道辈出。

    郭文拳、许迈、葛洪、司马承祯、叶法善、闾丘方远等相继选择在此炼丹修身。

    唐天师吴筠、隐士邓牧死后还将道骨埋在了这片个青山绿水之间。

第476章 大涤洞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