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一仙道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8章 过堂问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请问师父,为什么吃饭要这么讲究呢?不能简单点吗?”

    元玄子说:“吃饭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不可小觑。

    民以食为天。

    学会吃饭,方可做仙。

    吕祖有言: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内煮山川。”

    大居士又问:“请问师父,世界上有那么多动物和植物,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

    元玄子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是中药理论精髓。

    食物与药物的区别服用,这是在神农之后才明确下来,能用食物治疗的就不要用药物。”

    大居士又问:“食物也可以作药物?”

    元玄子说:“《黄帝内经素问》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这就是最早的食疗原则。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救疾之速,必凭于药。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

    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

    由于孙思邈的大力提倡和身体力行,唐代的食疗养生极为盛行,并产生了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

    人人都要吃,但未必人人都会吃。

    有人把药当饭吃,有人把饭当药吃。

    有人颠倒阴阳,有人四季不分,不懂得遵循四季五味的养生原则,枉损了寿命。”

    大居士又问:“为什么道家养生还要遵循四季五味?”

    元玄子说:“当春之时,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当夏之时,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当秋之时,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当冬之时,宜减酸增苦以养心气。

    道家的饮食强调按照季节的变换而转换食物的五味: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

    酸多伤脾,肉胝皱而唇揭;咸多伤心,血凝而色变;甘多伤肾,骨病而齿败;苦多伤肺,皮槁而毛落;辛多伤肝,筋急而爪枯。”

    大居士又问:“我们全真道为什么要禁五荤三厌,以素食为主?”

    元玄子说:“道家认为人是禀天地之气而生,先除欲以养精,后禁食以存命。

    五荤指的是韭、薤、蒜、芸苔、胡荽。

    在道家看来,这些辛窜之物易使人的先天元气变得混浊污秽,因此忌食。

    另外,道家认为,不要贪恋于饭菜的口感,性味淡泊,才是养生之道。”

    大居士又问:“为什么同样是道教,但全真和正一两大教派在饮食戒律上会有所差异?”

    元玄子说:“道教全真道士食素,正一在非斋日可饮酒茹荤。

    但张天师世家有三不吃即三厌。

    孙思邈在《孙真人卫生歌》中说: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终不喜。”

    ……

    无论道众问什么,元玄子一概耐心的解答,不厌其详。

    许多人以为修道很神秘,需要服丹药,实际上最好最安全的丹药就是吃饭。


第168章 过堂问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