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一仙道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4章 德元洞天[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人生没有方向。

    皈依三宝以后,心里就会对生老病死,人生诸苦求得解决方法,通过修炼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

    皈依道教的人,不受年龄、经济、地域、民族的限制。皈依,是修道的开始,目的不是在于取得道士资格证,可以进道观里混日子,也不在于你是某大师的弟子,可以出去炫耀身份。

    皈依的目的不为名不为利,甚至也不为解脱病痛之苦,而是求得心灵的解放。

    学最上乘发最大愿,渡已渡人。

    诚心持戒,一心向善,即可称为道门弟子,而不在于一纸之凭。

    道是大智慧、大清静、大慈悲。皈依于道,就是抱着道心去修行磨炼,永脱轮回,走向解脱之路。皈依于道是最根本的,是皈依的本体。

    皈依有什么好处呢?经文里有句话:一入大乘路,不计年劫多。皈依后要守戒,远离恶业,清静自己,减少欲望,增长福慧,发出世之心,再完成自己的社会家庭责任后,修出世之法,成为真正的道人。

    三人听得暗暗佩服,确是得道之人的肺腑之言啊,依依告辞之后,又登上顶峰拔仙台。此处相传殷周之战结束之后,是姜子牙封神之地,故名“拔仙台”。

    拔仙台孤高峥嵘,参天入云,现留有拔仙台庙宇遗址十六间,分前后两院,高石墙,铁瓦房庙建立在三面凌空,一面高旷坦荡的高山平原之上,十分险要,拔仙台四周悬崖峭壁,雄险无比。群山围揖其下,如众星捧月。

    南北气流翻越之时,头顶霞光万道,瑞气千条。放眼望去,千山竟秀,万壑藏云,峰如海岛,岭似飞舟,时隐时现,景象万千。足下白云飘浮,夕阳独照,雾气彤彤,云涛汹涌,向阳峰岸一片赤红,观者魂魄飞扬,衣袂飘飘,四人互望,感觉立时有成仙之幻。

    拔仙台庙宇正殿供奉周武王,旁供三太白、姜子牙、护法力士、救命药王等都是铁铸木雕,神像底坐背后铸有明万历十三年、清道光、清光绪等字样。

    由于历史的原因,道、佛、儒三教在太白山相融相通。拔仙台曾有一座三圣殿(三圣:老子、孔子和佛祖),门上的楹联开宗明义。

    上联:植松树栽桃李树栋梁九州昌盛万木荣

    下联:想忠恕念慈悲思感应三教同源一心境

    在拔仙台的东南,有大殿三间,雕梁画栋,气势不凡。这就是九霄天宫第一门──南天门,海拔高度3112米,站在殿前,向北遥望拔仙台,高耸入云,南望群山起伏,如九天骏马奔腾,悬崖沟壑绿树葱茏,瑶草琼花;风起耳旁,雨行足下,白云缭绕,紫气升腾,到此如入瑶池仙境。

    山上寺庙建筑风格迥异,既有明清古建,又有当代修复的仿古建筑和民居形式,规模较小,有的年久失修,残破败落。四人来到海拔2800米的斗母宫,据山人张明经讲,斗母宫主要供奉韩湘子的婶娘窦氏。大殿向南,奇峰怪石处处皆是,山峰拔地而起,壁立千仞,参天入云,主峰三座,顶上各建小庙一座,无路可走,只有铁练悬索,供人攀登,十分险峻,令人触目惊心。

    由于风太大,三人几乎难以久站,正准备离开,燕玄飞却从大殿的桌子后面烛台底下捡到了一本书,打开看来,竟是一本杂志《山骨林风》,主编:任毅。大略翻翻,上面写着:

    道教与太白山之渊源在姜子牙于山顶拔仙台封神后,太白山就成了道教的天下。


第364章 德元洞天[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