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一仙道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1章 佛道修炼[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道石印,系姜尚当年放钓竿的痕迹。

    1400年前的郦道元的《水经注.清水》曰:城西北有石夹水,飞湍浚急,人亦谓之磻溪,言太公尝钓于此。

    丢石右上方的河边有姜太公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明清皆有重修。庙前正立着4棵40余米高的参天古柏,枝杆粗壮,根深叶茂,四季常青,传说为唐代所植。

    溪水北流入渭,至入渭水处才能见文王庙址。

    从姜太公庙盘山而上,即到周文王庙。

    有多远呢?正好808步。

    据说当年文王听姜尚说了一番灭殷兴周、造福百姓的见解,佩服得五体投地。

    姜尚80岁了,文王礼贤,让老人坐上自己的车子,他屈尊拉车走了808步,意外地绳子断了。

    姜尚说:我助大王得天下,保808年江山吧。嗣后,大周王朝的统治,果然维持了808年。

    文王庙依山而建,庙堂重瓦危檐。隔河的山腰上还有武王庙和武吉庙。

    最后去了太公庙。古庙三间,楹联甚多,其中一联:

    屈膝垂钓台,大才蓄锐;信步拉龙辇,先君聘贤。

    庙前4株古柏,老干虬枝,苍翠奇拙。是姜尚当年手植柏,属于神物。

    姜子牙的像前有两排配享的历代军事谋略家,分别是:帮助吴王奠定霸业、《孙子》的作者孙武;楚国名将、《吴子》的作者吴起;齐国名将、《司马法》的作者田穰苴,又名司马穰苴;战国名将、宝鸡眉县人白起;燕国名将乐毅、受黄石公秘传《三略》的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决胜千里之外的韩信、一诗二表三分鼎的诸葛亮;为大唐开疆拓土的名将李靖等。因姜子牙在军事方面的重要贡献,在唐代唐肃宗李亨时被封为武成王,与文宣王孔子齐名,后世尊为武圣。

    从丢石溯流而上,两崖高山对峙,河谷狭窄,谷坡陡峻,水流湍急。

    实乃一步踌过伐鱼河。沿着峡谷进入河谷,豁然开朗。

    只见双曲拱大坝飞架两岸,中间一座典雅的观景楼,将整个景区尽收眼底。

    三位道人走得兴致勃勃,大师兄燕玄龙赞叹道:

    “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蔼蔼,皮无崩蚀,色泽油润,草本繁茂,流泉甘洌,土香而腻,石清而明。

    如是者,气方钟而未休。上好的风水啊!”说着,大步走向观景楼,其他两人紧随其后。

    走至楼下,燕玄龙伸臂拦住大家,只听楼上有两人正一问一答,有腔有调,有板有眼:

    问:如何使天下归心?

    答: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能和天下人共均利益的,就会得天下;独占利益的,就会失天下。天施四时,地生万物,能和人民同享的,就是仁爱。谁能仁爱,天下就归顺谁。除掉人民的苦难,保障人民的生活,这就是恩德。谁施恩德,天下就归顺谁。和人民同甘共苦,就是道义。谁讲道义,天下就归顺谁。能使人民获得安全和幸福,就是王道,谁实行王道,天下就归顺谁。

    问:天下纷杂,有时强盛,有时衰弱,有时安定,有时混乱,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统治者的原因还是天命变化的结果?

    答:统治者不贤则国家危亡而人民叛乱;统治者贤明则国家太平而人民安定。国家福祸在于统治者不在于天命。

    问:治国的根本是什么?

    答:爱民而已。


第371章 佛道修炼[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