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一仙道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9章 女流弟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米多,于洞内可观定心峰。相传明时道人陈明耀、张三丰曾栖居此洞。

    青霞洞左上有丹霞洞,拾级而上至洞口。洞深34米,背风向阳,洞顶有口如天窗,常有道士栖居。

    丹霞洞左侧斜上20多米的石壁上有卧云洞,宽7米,高3米。下林深涧,常有云雾。

    北极宫大殿的南基阶下有龙门洞。洞口宽近3米,不知其深,传说北通崆峒山。清康熙初修建北极宫时将其封闭,镇以绘有盘龙图案及秀水二字的石板。1949年重修此殿时曾掘开洞口,因洞内冷风袭面,人不敢入,遂原封其口至今。

    台上殿左侧天桥石壁上有飞仙洞,相传系南唐时谭峭弟子赵飞仙栖居之处。

    王母宫右下峭壁上有列仙洞。下临深渊,无路可及。洞小,仅能容一人打坐。相传东周时列御寇曾住过此洞。

    玉皇阁后石壁上有玉皇洞。由玉皇阁内沿木梯攀壁而上数步,有石壁高近3米,再引索而登即是。洞高、阔3米余,洞内钟乳石多姿,并有洞左右相通,深不可测,可通平凉崆峒山。洞内有凌空梯链可上达三清洞。

    三清阁右上侧绝壁上有蜜蜂洞,洞口不足1米,无路可通,不知其深。夏秋季节,有成群蜜蜂出入洞口,弥漫灵台。

    混元顶右侧有娄景洞,在诸洞中位置最高,相传为汉娄景先生炼丹之所。

    药王殿后石崖间有八仙洞。洞口矮扁,沿洞俯行数步即有巨石挡道,侧身挤入后,或宽或窄,或高或低,钟乳石遍布,深不确知。传有刘姓道人自述,曾在洞中摸索三日,抵达玉皇洞。

    定心峰左下悬崖间有莲花洞。由灵官殿下小道可通往。洞顶钟乳石呈莲花状,故名。

    定心峰顶侧有心珠洞,洞口近2米,深约7米。

    去早阳洞的栈道北端石崖下有青霓洞。洞口扁形,宽3米余。洞内多巨石堆积,形态奇异,甚为难行,狭矮处需躬身侧进。曲俯而下,深不可知,并隐约可闻水声。洞口四季常有雾涌出,遇阳光折射,五光十色,煞是壮观,故名。

    龙门峡西朝元峰悬崖上有早阳洞。洞有3孔。主洞高6米,宽5米,深8米。上方有小洞为通气之窗。洞有两窟,内外相连。外洞口镶楹檐为屋,为祀奉药王孙思邈之龛洞,内洞阴湿沁冷。因洞口面向东南,太阳能最先照入而名。此洞位于峭壁之上,下临深渊,洞壁北沿崖架有栈桥铁链,长36米。俯视洞下,杳不见底,只闻峡谷中湍流轰鸣,冷风呼号,令人恐惧。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甘肃靖远县道士陈明耀(野仙)曾隐修此洞,行医募化,整修庙宇。石壁上刻有陈明耀诗句:身居早阳洞,云游遇仙桥。后道士刘一明来龙门洞,曾赋诗七绝一首咏此洞景象:百丈悬崖斧削同,危桥一通在虚空,若无大道真仙手,当面问天路不通。

    从蹑云桥头西循朝元山麓有范阳洞(范爷洞),有小道沿早阳洞巅南行,跋涉约百米再下折即至。其洞与早阳洞间岩而并列于绝壁上。洞内分上下两层,下洞深3米余,有木梯和蜿蜒隧道可通上洞,上下洞南北壁间凿有窗洞采光。洞中复有小洞,深阔23米,有泉如盆,清澈甘洌,四季不涸。清初有道士范宗理栖此,时称范爷洞,后讹称范阳洞。


第379章 女流弟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