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一仙道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7章 志在青山[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顺着蜿蜒的石级走出百米远,境界豁然开朗,但见曲径石屏,低墙古松,怪石朴亭,疏竹幽洞,青草泉流,环绕其间,宛如一幅清雅飘逸的水墨写意画。径尽至石室,上有浮刻并列洞室两旁:

    顶戴松花吃松子

    松溪和月饮松风

    ……

    燕玄虎想也未想,便用手推开虚掩的石室,刚刚进门,来不及回头,门却自动地关闭,里面顿时漆黑一团。

    燕玄虎马上后悔起来,他立即再去拉门,已经晚了。

    他发疯般地向前方跑去,一刻不停地跑。

    洞里渐渐地有一丝光亮,洞道开始向东拐去,亮光越来越多,不知道跑了多久,直跑得筋疲力尽,头晕目眩,最后燕玄虎一头栽了下去。

    燕玄虎弄不清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他隐隐约约地听到苍老的声音说:

    “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才有了中国本土宗教,它形成于陕西汉中。五斗米教的核心区域在汉中南郑,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地方。

    继老子、庄子之后,出现了无为思想的集大成者张天师,即东汉年间的张道陵。”

    “师父,张道陵是张良的世孙吗?”

    一个年青人在问。

    “张道陵字辅汉,是张良的八世孙。

    张道陵的父亲叫张大顺,也好神仙之术,自称桐柏真人。

    张道陵自幼刻苦学习,想辅佐汉室,荣宗耀祖。他就读了洛阳太学,成为一名饱学之士。

    张道陵太学毕业后,先后到南方天目山南的神仙观和西北的通仙观,设立讲堂,教授五经。

    数年间,学生由千人之多,乡人称他为大儒。

    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张道陵二十五岁,被郡守以贤良推荐到朝廷。到洛阳经过考核,一举中了贤良方正极言直谏科,被朝廷授予巴郡江州令。

    在江州令任上,他看到地方强权贪赃枉法,老百姓怨声载道。

    于是决定效法先祖,出世离尘。

    张道陵在明帝末年辞去江州令职,北上洛阳,隐居北邙山,潜心修习黄老之道。

    他研读了《道德经》、《河图》、《洛书》以及谶纬之学。三年后,得《黄帝九鼎丹法》,相传神兽白虎衔符而至其所,其道术日益完善。

    汉光武帝由谶纬之说登上皇帝宝座,晚年,遂宣布图谶于天下。汉明帝继位后,秉承皇帝遗旨,宣扬图谶,又派人西天求法,引佛教于中国。

    汉章帝建初五年(公元80年),在京城举行了白虎观会议,章帝主持以图谶证五经,也就是以神学来讲五经。听说北邙山张道陵,便征召他为经学博士,张道陵无心辅佐汉室,避而不见。

    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朝廷又下诏征张道陵为太傅,封兾县侯,张道陵视三诏不就。

    张道陵对来使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岁,光阴荏苒,转瞬便逝。

    父母隆恩,妻不厚爱,也随时消失。

    君臣之恩,谁见长久?

    请转告圣上,只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我有何用?

    我志在青山!


第387章 志在青山[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