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卷(20)[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十四卷(20)
那天,小护士捧着本罗蒙诺索夫诗集一边走一边看,或许是看得太入神,以致忘了敲门,一头就撞进了胡学元住的病房。当时,胡学元正在聚精会神地默写毛泽东的《沁园春amp;amp;amp;8226;雪》。推门声惊到了他,手一抖,笔走歪了,一个“雕”
字变了形。那小护士吓得不行,低着头垂着眼皮连声道歉,首长,对不起,对不起!看她娇态迷人,胡学元哪里还有气,笑着安慰她,没什么对不起的,相反我还要感谢你呢!你看这雕活了,展翅高飞,凌空翱翔,多有神采啊!那小护士听他这么一,也就不再惶诚惶恐了,上前欣赏他的作品。哇,这一看便看出了感情来。胡学元的书法可以是形神俱备,既有将军的稳重大气、遒劲有力,又有知识分子的飘逸不羁、狂放自由。她惊叹道,首长的字写得真好啊!胡学元,马马虎虎,还过得去吧!他看到她手里拿着一本书,又,什么书让你看得这么入迷,让我瞧瞧?小护士红着脸把书递给了他。胡学元接过书,看了下封面,夸奖,了不得啊,你懂俄语?小护士,懂一点点啦,跟父母在苏联生活过四年啦!再一打听,原来,小护士的父母都是留苏的学子。学成回国后投身了革命,双双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解放前夕牺牲了。小护士起这段往事,忍不住悲从中来,恸哭失声。原来,小护士的父亲姓张名文勇,是个很有才气的文人,起来还是胡学元的师兄,两人在同一个学校留学。小护士叫张苏倩,长得十分水灵,即使哭起来,也如梨花带雨,十分漂亮。在苏联的时候,胡学元还抱过她,那时候,她还很小,大概也就五六岁,名字也不叫苏倩,叫雪英。女大十八变,要不是重新提起这段往事,根本就认不出来。胡学元也一样,当年的莘莘学子,经过了长年的战火洗礼后,容貌也是大变。
他深情地回忆,你父亲是个才子,是我们学校里有名的诗人,他的诗作经常发表在校刊上。当时,许多女同学都慕名登门求见你父亲。你父亲却一概不见,他的眼里啊,只有你妈妈和你两个人!
苏倩,我想起来了,你是胡叔叔,你经常……她想“抱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红着脸不敢再下去。
胡学元,我也想起来了,你原名叫雪英,张雪英!
苏倩惊喜地,你还记得我的小名啊!
胡学元,怎么会忘记呢,那时候我可是经常抱你的!
苏倩的脸更红了,低着头绞着手指。胡学元见状,抬手轻轻地掴了自己一个掌巴,,瞧我这张嘴,哪壶不开提哪壶,你都长成大姑娘了,我还乱嚼舌头!
苏倩嗔怪道,你的是事实嘛,干嘛打自己啊!
胡学元,后来你改名了,名字里带了个苏,一定是你父母为了纪念留学苏联的日子吧?
苏倩,是啊!我爸爸在世的时候,经常提起你,你是挺天立地的英雄。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碰上了,还是我的病人呢!
胡学元笑着,这叫有缘千里来相会!呸,呸,瞧我这张嘴,又胡八道了!完,又要掴自己的嘴脸。苏倩这下眼尖,拉着他的手,你又没错,干吗打自己啊!
故人已逝,胡学元很伤感,关切地问,你现在跟谁一起生活?
苏倩,跟奶奶一起呢!
胡学元,你准备一下,晚上带我去看看你奶奶。
此后的几天里,两人的关系便不再是护士跟病人的关系了,彼此经常聊苏联,聊两家过往的交情,聊俄罗斯的文学。受父辈的影响,苏倩对苏联,对俄罗斯情有独钟,罗蒙诺索夫是她最喜欢的代表人物之一。胡学元虽然从军从政多年,但骨子里依然书生意气不改,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地理知识和人文特点多有涉猎。罗蒙诺索夫这位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成了两人感情发展的催化剂。当苏倩得知胡学元因为夫人去世而郁郁成病的情况后,一颗芳心怦然而动。来也是奇怪,有了这位故人之子的照顾,胡学元的忧郁症很快就不治而愈。一个月后,这对相差近二十岁的才子佳人登记结婚,在简单又不失隆重的仪式中结成了连理。
亲爱的读者们,请不要责怪作者大费笔墨讲述这个故事,因为此后的情节发展与这个故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徐东海来,得到胡学元的肯定,就是今天最大的收获。柳树智的班底,穿了,基本上都是胡学元的旧部,能取得他的胜任和赏识,徐东海的腰杆就更挺了,地位就更巩固了。
权威权威,有权就有威,这样的理解只对了一半。下级对上级对权力安排的服从,更多的是被迫,而不是主动地接受。服从不等于认同。作为领导,要使下属服从不难,在其位谋其政,下属鲜有公开叫板的,但要人认同,就极需政治智慧、技巧和能力了。现代对权威的理解,更多的不是从执行要求上去表述,而是人们自觉的笃信参照的标准,它更多地代表着地位、实力、信誉、威望,而不是权力,或者,它是一种泛权力。显然,徐东海真正做到了,既达到了自己做事的目的,又能让周围的人拍手叫好。
面试结束,接下来就等省委常委会上按排工作分工了。省委常委会定在下周二,还有三天时间。成功晋级者自然是如愿以偿,满心欢喜,功亏一篑的也是暗地庆幸,毕竟得到省委书记的肯定和欣赏。除了他们六人外,还有一个人是也踌躇满志,那就是黄小中。他那篇文章引起了徐东海的极大兴趣,个人也收获了巨大的政治回报。上周,徐东海亲笔批示,此文对改变农村,特别是山村的落后面貌,带动全省贫困山区脱贫致富,走上共同富裕道路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的作用,请《关注》加以高度的关注,并发各地组织学习。尚方宝剑一出,《关注》十分重视,郭理纲是《关注》的社长和副总编,为此,他特地为此书做了序,几天后便发了一千套单行本。在省机关下派挂职动员会议上,方学刚安排黄小中作典型发言,并鼓励下派干部向黄小中学习,进基层做实事,不辱使命,为民谋福利,为省委争光,为本单位添彩。
周二的省委常委会上,原本安排讨论公选中脱颖而出的三位同志的工作分工,并听取省气水利厅、农业厅和气象局有关全省抗旱工作的专题汇报。今年夏季连续高温,晴热少雨,旱情十分严重。对于高凌燕、程文波、韩正邦的工作安排,省委几个常委事先都通过气,高凌燕是越州本地人,从乡镇基层一步步上来,对越州的官情十分熟悉,适合当纪委书记,或者组织部长。韩正邦一直在省直机关工作,对基层工作并不熟悉,接替林佳亮的位置,做**工作,相对容易。沟通中,徐东海提出一个观点,正因为高凌燕是本土人,当组织部长可能更有瓜田李下之嫌,做纪委工作更合适一些。于是,程文浩做组织部长,高凌燕做纪委书记。徐东海一提出这个建议,卢国晓第一个赞成。因为理由充分,又是卢国晓的一亩三分地,其他人就不好多什么了。原本安排四十分钟的人事安排,只用了一半时间就定下来了。这是不是徐东海有意为之,杨德水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很清楚,他一点都没有浪费剩余的二十分钟时间,紧接着临时增加了一个议题,提名由黄小中出任省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兼农业厅副厅长。省农村工作办公室直属于省委领导,但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工作,农业厅则直接对口于农村,有经费有项目。但这样的双重安排意义非同小可,显示了他在徐东海心目中的地位非同小可。
走马上任之前,徐东海亲自找黄小中谈了话,要求他把想法变成行动,切实摸索出一条适合山区发展的道路来。省委书记亲自主持一个副厅级干部的任职谈话,这是破格,十分罕见,也足以明他对山区发展的关心和期望。
<
第三十四卷(20)[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