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66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书先生听了此人之言,就摇扇问茶楼的人道:“不知诸位可有人听过吗?有人知道吗?”
有人就应声道:“我知道。”
说书先生看了看,就道:“在下看知道的人少,就请这位来讲讲如何?”
自然应的人也多,不过即使知道的人,也没有说什么。
苓儿问宁织:“小姐,你知道吗?”
宁织摇头道:“不知道。”
苓儿见宁织也不知道,就没有再说话了,只是认真的准备听着。
那人看了看,就道:“裴政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就被人们称赞,裴政熟悉典章制度,文书案卷堆满桌子,也能迅速作出分析判断,执法宽仁公正,没有量刑过度的情况。”
“有判死刑的囚犯,裴政就准许他的妻子儿女到狱中看望,到冬天将要处决时,犯人们都说,裴大夫判了我们死刑,我们没有什么遗憾。”
“他执法公正都像这件事一样,转任左庶子,纠正了许多不合理的事,被人们称赞诚实谨慎,东宫凡有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右庶子刘荣生性非常专横固执,当时武职人员该轮番休息,通事舍人赵元恺奉命写文书,没来得及写成,太子有旨意,再三催促,刘荣告诉元恺说,你只管口头陈奏,不必写出文书。”
那人说着,见众人未言,就继续道:“等到上奏时,太子问文书在哪里,元恺说秉承刘荣的意思,没有写出文书,太子就拿这件事责问刘荣,刘荣便否认,说没说过这话。”
“太子把这件事交给裴政推究审问,还没来得及陈奏,有依附刘荣的人先对太子说裴政想陷害刘荣,推究案情不合实情。”
“太子召裴政责问,裴政上奏说凡推究事理有两个要点,一是明察实情,二是依据证人证词,辨明事情的实际情况,来判定是非。”
这时有人想问什么,但是那人一直说,没有机会,有的人就不说话了,那人道:“我推断刘荣地位高权势重,即使刘荣确实告诉过元恺,也不过是很小的过错,按道理说,不必隐瞒,另外元恺受刘荣节制,怎敢拿毫无根据的话胡乱诬陷牵累别人,赵元恺找出左卫率,崔茜等人作证,崔茜等人交代的情况和赵元恺所说完全相符,从情理上既然难分是非,就应当根据证人判定,我认为刘荣告诉过元恺,这一情况一定属实。”
“太子没有治刘荣的罪,却称赞裴政公平正直,裴政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但回去背后不再说什么了,当时云定兴屡次进宫奉太子,准备些奇异的服饰物,进献给后宫,裴政多次恳切劝谏,太子不采纳。”
“裴政趁机对云定兴说您的所作所为,不合礼仪制度,这对太子来说不是好名声,希望您主动回避,否则将惹祸上身。”
那人说到这,顿了片刻,然后继续道:“云定兴大怒,就把这话告诉了太子,太子更加疏远裴政,并因此将他调出京城做了襄州总管,妻子儿女没有跟随上任,所得俸禄分给下属官吏。”
“百姓有犯法的,都暗中掌握实情,有的一整年也不揭发他们,至于屡次犯罪的,就趁大规模的集会时,将他们从众人中召出来,亲自审查核实他们的罪行,有五人被砍头,流放的人很多,全境的人惶恐不安,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百姓将他奉为神明,此后境内不设监狱,几乎没有多少人打官司,裴政死于襄州总管任上,终年八十九岁。”
那人说完了,众人有的拊掌,有的没有,苓儿道:“小姐,这人说的一般啊。”
宁织未言。
就在这时,一个孩子忽然过来站到了宁织身边,看着桌子上的果子。
见此,宁织道:“给你了。”
闻言,那孩子愣了一下,看着宁织道:“给我了?”
宁织点头道:“不错,拿去吧。”
那孩子高兴的看着宁织道谢。
他说:“我叫小顺。”
宁织道:“宁织。”
小顺看着宁织,然后问道:“我能在这里待着吗?”
宁织道:“可以。”
小顺高兴的应声又道谢,然后忽然拿出一本书,让宁织给他读淮南子说山训,宁织看着小顺一会儿,然后还是答应了,两人正说着,就见两人正说着,就见一个老者走了过来,他问宁织道:“小兄弟,老夫能在这儿歇歇吗?”
宁织没有在意,反正有位置,就道:“您请便。”
老者道:“多谢。”
茶楼的人没有谁注意这边,苓儿也没有说什么,宁织看着老者的行囊,就问:“老先生从哪里来?”
老者道:“老朽从夔州来的。”
宁织点了点头,夔州?就原主的记忆的话,夔州距离这里,可不是一般的远。
这老者什么亲人在这边?
而且都这把年纪了。
老者面向宁织和小顺道:“淮南子说山训可是读完了?”
宁织应声道:“读完了。”
老者似乎真的想在这里歇息会儿,他问道:“说山训里面的哪一句最好?”
宁织想了想道:“里面的哪一句都不错。”
老者点头道:“没错,不过老朽最喜欢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为,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还有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矣。”
宁织点头,老者捋须道:“燿蝉者务在明其火,钓鱼者务在芳其饵,明其火者,所以耀而致之也,芳其饵者,所以诱而利之,你可知此言深意?”
宁织道:“备和舍?”
老者听了,点点头笑道:“倒不错。”
宁织道:“以清入浊必困辱,以浊入清必覆倾,您认同此言吗?”
老者道:“人有善恶,便生是非,天有白昼黑夜,老朽认同也不认同,有人能守心,有人不能,能守的少,不能守的多,你问,可是不认同?”
宁织笑道:“晚辈知人心易变,所以跟您一样,既认同,又不认同。”
老者点头道:“圣人一辈子都在谈论修身治国平天下,但圣人实际运用的并不是他说的那些言论。”
“鸟飞反乡,兔走归窟,狐死首丘,寒将翔水,各哀所生。”老者似有感叹道。
宁织问:“您投亲,是何亲人?”
老者道:“一位故交。”
宁织:“哪里人士?”
老者说:“我听说他搬来了这里。”
宁织道:“没有具体的地方?”
老者摇头道:“没有,我这把老骨头,也回不去了。”
宁织没说什么,老者道:“你喜欢淮南子吗?”
闻言,宁织点头,倒不讨厌。
老者道:“你且记住,正身直行,众邪自息,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我见你印堂发亮,命格不凡,将来必有所为,一定不要助恶,不然,必有因果。”
宁织听到老者的话,微妙了一下,印堂发亮?命格不凡?将来必有所为?
印堂发亮?怎么看的?命格在哪儿?怎么看的?自己命格不凡?怎么个不凡法?必有所为?为什么?
这老者,是算命的?
可是看着也不像啊。
苓儿也看着老者。
&
66.第66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