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span class=n_21></span>明第一太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八章 防民之口[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宗族与皇权的矛盾无法避免,因为随着宗族的发展,这种矛盾无法消除,或多或少存在,但只要皇权足够稳定,宗族还是非常愿意服务皇权的。

    只要皇室能做出表率,宗族倾向于将自己的利益托付给皇权,毕竟,皇权至上无法违背,而且如果政权稳定,那宗族就可以繁荣发展如果政权混乱,那宗族的发展将会受挫。

    朱标多多表表态,往后也好将这些弟弟平稳的分封出国,否则天下士人都会认为他是为了独占天下,而将手足兄弟放逐到蛮荒夷域当中送死。

    若是所有人都不相信他是为了明发展才外封诸王,那么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下积毁销骨,于内朱标名望尽毁,在这个宗族为主的时代,连自家血亲兄弟都不能善待的人,谁能相信他会善待自己的臣民?

    天家宗室血脉相残,亲王无罪却被放逐海外,还如何引导天下宗族,难道朝廷官府每年诏谕的劝民向善布告都是欺民虚言?

    如此言论一盛,被分封的诸王自然感同身受,而且远离中原跨海而去,水土不服之下疾病盛行,怎么可能没有折损,不需要多,单是死两三个亲王,就足够诸王反抗民论沸腾的了。

    朱标比任何人都知道舆论的力量,他们是纸老虎,看似不堪一击,但其实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天家无私事,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在庭广众之下。

    而人又从来都不是理智客观的,他们只会抓住一个可以抨击的点,站在道德顶层站在弱势方的一方,狠狠的指点批评一下贵人,以获得难以言喻的优越感以及满足感,这也是人性。

    在后世民智开的时代,舆论都是盲从的,何况是如今这个年代,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懂得什么?还不都是从读书人口中知晓的,他们说谁是圣人,那谁就是圣人,他们说谁有罪,那谁就是有罪………

    防民之口甚重于防川,汉朝末年就曾发生过禁党人之议,魏晋南北朝禁止士族子弟议论时政,违者终身不能做官,宋朝议论时政要置以重典,或刺配,或迁边,或斩首,宋哲宗还厚赏检举妄语者,元朝规定诸公事非当言而言,拳其耳;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论死。

    但这些成效都一般,因为民言是堵不住的,纵然是一个有上顿没下顿的乞丐或者田间苦耕的乡村老汉也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抨击朝庭政策,谈论皇帝家事有极的兴趣,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难道说八卦是人的天性或者本能?

    所以闲谈莫论人非成了高贵的品德。

    如此,强行以一己之力对抗天下是不可能的,想让人所有人闭嘴在他这一边,不过他不会因为这个而束手束脚,相比个人名声,他更希望将明带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

    但这需要万众一心,集合更多的共识,凝聚更多的力量,想要做到这点,不仅是权谋之道要足够出众,还需要引导舆论,当权者要足够伟岸。

    所以一切都不冲突了,明需要信仰,百姓士绅也需要信仰,但朱标不可能供起上帝也不可能供起一尊佛更不准备供起一个圣人。

    神明信仰本就不符合华夏自古的国情,虚无缥缈何足敬畏?

    所以朱元璋以及朱标自身就是最好的选择,他不是要让百姓磕头上香也不是要让他们苦熬今世以求来生,而是要成为一种精神依靠。

    至少在当下这种时代变革之中,他希望全国上下都能在一个信仰下同心协力,就如同后世建国后教员那般,没有这种精神寄托,在民智未开的时代想要于内扫除一切牛鬼蛇神,于外争取一切利益是不可能的。
<

第四百九十八章 防民之口[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