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魏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 管兵的绝窍[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又是艳阳高照,万里睛空。

    昭玄寺的殿后,各种材料堆的如同小山。

    最多的便是煤和炭,其次便是陶土和坩泥。

    前者的作用自然不必说,后者则要用来烧制耐火砖,起高炉,制坩锅。

    恰恰这两样,在泾州最常见。

    往东南百多里的华亭县,就是后世甘肃省最的煤和粘土的出产地,被誉为“煤城瓷都”,许多矿都在浅表,自先秦时期,就已量开采了。

    而昭玄寺年年都要为治下的郡县塑佛,再加僧户都用不起铁器,年年都要烧陶,所以这两样材料都是现成的,根本不用李承志再把李家堡和煤和粘土运到山上来,所以省了不少的力气。

    剩下的便是铁料了,什么都有,最多的就是锄头和犁尖。

    李松算了算,何止是三千斤,翻一倍都不止……

    再往北十多丈远的空地上,近百号僧壮正干的热火朝天。

    一部分在烧地,烧化一层便挖一层,另外一部分则将挖出来的泥土运送到旁边,在李氏陶匠和泥瓦匠的指点下,筑建烧制耐火砖的窑炉。

    旁边的两个院落里,还各有一伙伙铁匠和木匠,正各自围着一张图纸,小声的讨论者。

    无一例外,这些匠户全姓李……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感谢这个时代特有的“庄园经济”。

    解释起来有些复杂,说简单点,就是因为连年战乱,民间工商业基本停滞,没地方买东西,所有的生活必须品,人民都得想办法自给自足。

    每一家世族庄园,从果腹的粮食、御寒的衣服、调口及补充营养的酱菜,到锅碗瓢盆,再到锄头、犁铧、牛车等等种地、运输的工具,全都得自己生产解决。

    这也就因此导致,像李家、宋家这样的族,族人中会什么的都有。

    铁匠、木匠、陶匠、泥瓦匠、皮匠、石匠……

    全都是族人,李承志连事后如何封口都不用考虑了。

    这个时代,宗祠家法,可是比皇权还管用的。

    敢泄秘,自己能不能活下来算什么,家中老小能不能留一个活口才是问题……

    怕李松背着他胡来,李承志不得不提前给他敲警钟:“匠户也是人,也是我李家后人,你即便不能一视同仁,至少也不能苛待……

    警告你啊,这些人我日后都有用,若是哪一天我发现少了一个半个,你们父子就来顶……”

    说到最后一句,李承志的神情要多严肃有多严肃。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数百年的传统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在李松眼里,这些贱民根本不能算做族人,他要不交待,李松绝对敢擅做主张,事后全部灭了口……

    “仆记住了!”李松恭恭敬敬的应道。

    他又不是李显那样的愣头青?

    自从见识过木匠造出来的独轮车,李松直呼神奇。

    若是过于复杂,他看不懂也就罢了,偏偏方法极其简单,只是把两个轮子的马车缩小了一半,又改成了一个轮子,用就广了好几倍。

    李松亲自试

第五十八章 管兵的绝窍[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