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家……………………………………………420[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么你们到底要干什么不就是被子黑一点吗不就是褥子脏一点吗黑点脏点又能怎么样未必就死人了不成你们那么张扬,你们还有一点阶级感情没有哦,就显出你们的干净了我看未必,我看要说脏是你们脏,是你们的脑袋瓜子里脏关山林一边说着一边拿粗的手指用力往自己的脑门上戳,表示一种强调。关山林这么一戳,就把朱妈戳得心虚了,朱妈背后找乌云诉苦,说,脏是事实吧不干净是事实吧我也没说嫌弃的话,也就是拆拆洗洗,这就不干了,还要挨批评。乌云也不好协调,明知朱妈是个有着洁癖的人,眼里和心里都看不下去,但关山林把问题上升到阶级感情的高度上,那就不是一般的问题了,那就是原则性问题了,在原则性问题上没人敢做关山林的对手,乌云就只能单方面劝朱妈,要她睁只眼闭只眼。朱妈说,我能睁只眼闭只眼吗你没看看客人那个房间是怎么一个情况,我也不好形容,我也形容不出来,反正连“上尉”都不愿进去,“上尉”一到门口就绕着走,你想想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惨状乌云说,朱妈你就不要犟了,你在我们家几十年了,你该知道,要比试犟,我们谁都不是老关的对手,我们合在一起也不是他的对手我是服这个气了,我劝你也服这个气,在别的方面,你该怎么管就怎么管,你想怎么管就怎么管,随你的心愿,客人房间里的事情,你就放任自流吧朱妈在这个家待了几十年,知道这个家是怎么一回事,知道这个家的实际统治者是谁,知道她不能拿那个顽固不化的统治者怎么样,先前来找乌云,也只当是找一个倾诉的对象,找一个理论上的同盟军,现在分明同盟军是没有的了,再往下说,说不定还会说出另外一个对头,朱妈只好不说了,只好扭头走开去做自己的事。但是朱妈嘴上不说,心里却禁不住想,你说这是怎么一回事乌云她也算是个极干净的人吧,她搞了几十年的医,最认的就是一个干净,平时谁吃饭前不洗手她都不依,怎么碰到老关这人,她就软了虚了她就什么原则都可以放弃了这个家里,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在主宰着
关山林父母早亡,老家已没有几个亲人,不过和关家沾亲带故的亲戚却不少,这些亲戚多是穷亲戚。这很合情合理。老区过去很穷,因为穷,人们才无所顾及且热情洋溢地起来闹红。闹得天翻地覆乾坤颠倒。但是不知是什么原因,老区在换了一个朝代之后仍然很穷,使了多的劲都没能富起来,尽管如此,他们也不会再起来闹红了,因为这个朝代是他们自己嚷嚷着打下来的。在这个朝代里,上上下下都有不少老区的子弟在做着官,他们不能造自己子弟的反,他们只好一如既往地穷下去。但是老区人也有别的办法对付贫穷,最常用的办法之一,就是向在外做官的子弟讨救济。老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心安理得地成为国家的五保户,吃着国家粮库调拨的粮食,穿着国家军队支援的衣服,花着国家银行提供的钞票,老区应该算是共产主义的试验之地。关山林的多数亲戚都具有这样的素质,因为知道关山林回到了洪湖县,他们的这种素质就有了发挥的机会,他们一个个都非常善于写信,他们在信上写一些几十年前的人和事,问关山林还记不记得这些人和事他们在信上潦草而又言简意贱地写道,二爹或二爷,此信无它,只是家中生活困难。然后他们就敬祝二爹或二爷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他们源源不断地写来那些贴着八分钱脏兮兮邮票的信,用它们来瞄准关山林。老实说,它们的成功率通常都比较高。关山林对这些“此信无它”的乡下来信长期以来都保持着一种饱满的热情,在乡下他已经没有了太多的直系亲属,但他还有一份浓得割舍不下的乡情,那些乡下来信就成了一条条毛细血管,一头连着散发着新鲜气息的乡土,一头连着他的肚脐。关山林一直热衷于遥控有求于他的穷亲友们摆脱穷困,走向富裕,他给他们寄钱去,同时也给他们出一些充满了理想主义的主意。关山林有一个远房侄孙是个孤,他的爷爷当年和关山林一同当的兵,以后战死在川北。这个远房侄孙向关山林诉苦,说自己家无隔夜粮,身无过冬衣,四十岁的人了,连媳妇都说不上一个。关山林很难过,他给侄孙寄了一笔钱,让侄孙喂鸭子。老家湖汊纵横,鱼虾密布,喂鸭子只需花费一些力气,用不着更多的投资,关山林详细地算了一笔帐,按照他的算法,这笔钱加上侄孙两年的汗水再加上鸭生蛋蛋孵鸭的理论,是可以使侄孙过上宽裕的日子,并把一个健康的农家女娶回家里来。但没过多久侄孙又写信来讨救济。侄孙在信上说:遵照二爷的指示喂了鸭子,鸭子也长得很活泼,特别是它们集体在湖里嬉水的时候,样子是极可的,但是鸭子全被人药死了。侄孙说他打算改喂种猪,他不会被灾难所吓倒,他难道不是红军的后代吗侄孙解释说种猪是圈着喂的,不可能去别人家的塘里戏水,所以绝对不会被药死。关山林觉得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关山林尤其感动的是侄孙不被灾难吓倒的决心,于是他又给侄孙寄去一笔钱,同时还写了一封厚厚的信,在信中他叮嘱侄孙多多向技术员讨教,学习科学养猪的方法。关山林守着晨露把那封厚实的信交给了邮递员,但这不是关山林写给他侄孙的最后一封信,实际上在那之后他还写过好几封信,除了鼓励和教育之外,信的内容都有所变化。他的那个不成气的侄孙不断地写信来诉苦,说种猪得了瘟疫,打算改盘豆腐房,又写信说豆腐卖不出去,准备改办榨房,接下去是榨房收了一批发了霉的货,全亏了进去,想想还是不如开小卖店稳妥,就算小卖店一样东西也卖不出去,东西还是自己的,吃用不到别人头上去。
关山林终于发现他的错误了,他终于发觉事情在什么地方被弄错了,要么是他的那些穷亲戚,要么是他自己,反正事情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和单纯,不像他想的那样,仅靠着勤奋劳动就能改变穷苦的面貌。关山林想弄清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它们的症结在哪里于是,关山林决定回一趟老家。
关山林震惊了,他没有想到老家虽然解放了近三十年之后仍然还是那副老样子。小车在离境子几里路之外就停下了,走不动了,通往烷子的路又窄又破,小车根本开不进去。关山林下车走,一路走着,眉头就越皱越紧。沿路全是荒芜败衰的景象,田里的野草比秧苗高,地里看不见耕牛也看不见庄稼;零落的农舍泥墙稀缝,屋顶的麦秸都发黑了;卧在农舍前的瘦狗见了陌生人连叫的力气都没有,性子烈点的也只是白着眼哼哼几声;有一个七八岁的光屁股孩子在路边没精打采地丢石头玩,显然是玩热了,也不嫌脏,就在田边用污黑的手掬着田里浑浊的水来喝。这一切都使关山林难受,使关山林的脸色越来越阴沉,越来越难看。
关山林回到垸子里的当天就召集队里的干部和娃社员们开了一个会。会是在晚上开的,这样就显得有些神秘。村里的干部们早早就来了,他们一个个袖着手勾着腰走进屋里,恭恭敬敬地管关山林叫爹或舅或爷,然后他们就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关山林带回去的红牡丹牌香烟上,会由关山林亲自主持。关山林对烷子的衰败和贫穷十分痛心,他痛心得浑身发抖,他声叱骂着他的那些堂兄弟和叔伯侄侄孙们,挨个指着鼻子把他们骂得狗血淋头。关山林血压升高,心跳加剧,面色赤红,嘴唇哆嗦,有一个时候他差点一头倒了下去。而那些远亲近邻们则一边点头哈腰,一边唯恐落后地一支接一支吸着关山林带去的红牡丹香烟,直到把它们全部吸光。他们谁也没有认真地听关山林骂了一些什么,他们也不管关山林为什么要骂,因为有了这么高级的香烟,他们甚至是很喜欢听关山林训话的。
只有一个人既没有点头哈腰,也没有吸关山林带回去的红牡丹,他吸自己的烟叶子。这个人是队民兵连长关斗。关斗三十来岁,共产党员,当过兵,是关山林的一个远房外甥。关斗低着头吸他的烟叶子,吸得一头云雾。等关山林训话训够了,关斗就磕了磕烟袋开了口。关斗说,二舅,您老也教导了,也骂了,您老教导得也对,骂得也对,但是共产党讲的是唯物,我们没有把工作做好,让乡亲们吃了苦,我们也是有唯物的。关山林转过身来看关斗,关山林说,你说有什么唯物,你把你的唯物讲出来,你若讲出一个唯物来,我就不骂了,你若讲不出个唯物来,我还骂,我不但骂,我还打你的屁股关斗坐直了,不是怕打屁股,是下决心把一肚子的苦水倒出来,若不倒出来,受委屈是小事,让二舅认为共产党员和共产党员不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不是同心同德的优秀分子,那也是给党抹了黑。关斗说,二舅,不是我们不下力气,不是我们不给你们这些老辈长脸,不是我们不想让乡亲们过上富裕日子,我们也是拼足了力气,我们恨不得都把自己当做牛,我们有时候都想哭,都想打个包裹背上走人,躲出去不见人。但光有这份心有什么用光有这份羞耻有什么用它能挡着什么二舅你老不知道我们有多么难,我们难,我们田少地瘦,我们劳动力都被征去围堰去了,我们早了涝了弄不到机器水,我们地里的苗黄了弄不到钱买化肥,人娃娃肚里没粮食,尿出的尿都没臊味,没肥劲,只能看着苗一日一日地黄下去,黄成一把引火的柴草,我们就去找管理区,求管理区拨一点化肥给我们。可管理区说化肥要指标,没有我们队的指标。我们队的干部一起在那里下跪了,我们想跪也得为乡亲们跪回两斤化肥来。可没有,我们没有跪回来,别说两斤,连二两都没有跪回来,我们是白跪了,我们那天很晚才回来,我们在烷子外面转悠,直转悠到天黑,我们是没脸见乡亲们呀二舅您想想,您想想二舅,我们能怎么样您让我们能怎么样我们当的是乡亲们的干部,我们稍有半点办法,也不能让乡亲们苦着,我们都恨不得把自己零割了细碎着卖掉可就算这样,就算能剁出百十斤人肉来,又能卖给谁去二舅您说我们卖给谁去关斗说着,六尺高的汉子竟然眼里有了泪水,在眼眶里噙着没能噙住,扑籁籁地滚落下来。
关山林怔在那里,出声不得。他带去的烟已经被完了,一屋子的烟将他紧紧地笼罩住,没有了烟的乡亲们将他紧紧地笼罩住,憋得他连气都喘不过来。他那特的头颅上开始冒出缕缕的热气来,他的印堂间开始烧出火苗来,他腰杆笔直地端坐在那里,端坐在烟雾之中,端坐在他的乡亲们之中,一动不动。关斗泣了一会不泣了,抬起头来看着他,别的人也抬起头来看着他。他们不是在看,他们是在听,他们听见关山林的身上,先是两只手,接着是腿,然后是腰杆和脊梁间,嘎吧嘎吧地发出骨关节错动的声响,那些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响,到后来,连他们坐着的这间屋子都给震动得摇晃起来了。
五十吨日本尿素在运往管理区的途中被一群手执扁担打材的农队劫住了。司机从驾驶室里伸出头来声喊,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你们疯啦没有人听他的,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农村人举着扁担挑着箩筐没命地往前拥,从车上拖下成袋的化肥再把它们运走。在整个事件中指挥者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关山林。
老区永远都是贫困潦倒,贞洁似的守护着它的这一份荣誉了。整整两代人提着脑袋搏命厮杀,几十万人的生命轰然倒下,把他们烧成灰,洒进地里,再贫瘠的土地也是可以变得肥沃起来的,老区人直到如今仍然在饿肚子这是说到天上也说不过去的道理。但这并不是关山林指挥这场抢劫化肥车的理论依据。关山林没有理论,他只有几十年屡试不爽的经验,那就是革命靠自觉。关山林从心底深痛恨家乡人那种与前辈完全不同的逆来顺受和心平气和,关山林怒其不争。打仗死掉了几十万人,难道造反的骨气也死掉了吗既然管理区的那些土皇帝们不把化肥指标分给咱们,那就抢嘛
几百名脸上涂着锅底黑的农民突然之间出现在公路两旁,令司机和押送化肥的管理区技术员惊失色,他们怎么也不会相信,打死也不会相信,在共产党领导的地方会出现这种揭竿而起拦路行劫的民行为。关山林像指挥一场战斗一样向队干部布置了这场化肥劫案。一辆牛拉车歪倒在公路当中,赶牛车的小伙子躺在车上呼呼睡,长长一溜运送化肥的卡车只能停下来。司机目瞪口呆地看着疯了似的农民一拥而上,身手矫健地攀上汽车,踢死猪娃似的往车上踢化肥袋子,车下的人则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肩扛箩挑,迅速将战利品运下公路,顺着羊肠一般的田埂小路消失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刺鼻的尿素味,同时弥漫着老区久违了的同仇敌汽的精神。司机如果对历史稍微有点兴趣就会发现,这个场面和几十年前发生在这一带的众多事件有着十分相似的共同,他还会由此领悟一个道理,农民一旦真正被组织起来,煽动起来,就会发挥出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遗憾的是司机根本没能领悟这一点,除了节油标兵之外,他在哪一方面都表现平平。他只会一个劲地在那里喊,你们要干什么你们疯啦没人理会他,人们全都在一种极端的兴奋和突然产生的责任感中,唯恐做了群众运动的落后分子。司机后来不喊了,他的嗓子有点痛,风使他连续地咳嗽起来,他觉得喊也是白喊,他阻止不住什么,正在发生着的一切显然在一开始就被什么人决定下来了。司机并不知道,此刻,在远离公路几百米的一个高地上,一个指挥过数百场战斗的职业军人正披着一袭英国呢衣冷静地注视着一切。那个军人腰杆笔挺地站立在那里,脚下踏着一片盛开着的鹅舌草。当两辆五吨装的卡车被卸运一空之后,他在心里对自己说,这场战斗应该结束了。他转过头来轻轻地对站在身边的队民兵连长关斗说,通知他们,撤出战场。
关山林把家安在了湖北洪湖,安在了他的老家。关山林的样子,是要做永远的匿居,像一头走进森林腹地等待着生命最后日子的老象。他不止一次地对人提到他现在是在等死他认为这是安度晚年最准确的说法。他在说到“等死”这个词时神态安然,甚至哈哈笑。他把全家都迁回乡下来了,从此再也闭口不提要求重新工作的事。他起床、吃饭、上街和随便什么人聊天、回家睡觉,晨起暮息,样子十分满足,生活颇有规律。人们都觉得他是一个少年出家历尽沧桑,晚年归来养老的寓公,奔波到头了,革命彻底了,心如止水了。只有乌云知道,人们的想法是错误的。关山林的心没有死,他的心永远不会死,在他的胸膛后面,仍然有一颗顽强的火星栖伏在那里,它没有熄灭,永远也不会熄灭。有一个细节只有乌云一个人留了心。关山林为自己订了量的报纸,从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到参考消息,差不多有七八份之多。关山林每天把部分时间都花在那些报纸上。关山林看报不像多数人那样只看标题和感兴趣的文章,他是从一版到四版,每一篇文章都要认真读完的。他读报读得很仔细,你把它叫做阅读,不如叫做研究。实际上他就是在研究。他把他认为是重要的文章用红蓝铅笔勾出来,标上“此全家一阅”,“如此动向”,“发人深思”之类的眉批。他的情绪是随着报纸报道的消息而变化的。如果国内国际的形势一派好,那么他那段时间就会表现得很安静,不声不响,安静久了,就会闲豹似地打一个哈欠;安静得再久了,就会困豹似的变得烦躁不宁。如果国内国际的形势有个风吹草动,他的情绪波动就会很,兴奋、激动、焦灼、渴盼。那段时间他花在报纸上的精力就会多得多,报纸上出现的粗重的眉批也会多得多。这一点也许可以瞒过别人,却瞒不过乌云,乌云太清楚那头躺在老巢里伸着懒腰打着哈欠的老豹子觊觎的是什么了。乌云对此一字不提,她就像什么事都不知道似的,她就把它当作他闲得太久太无聊而自己创造出来的游戏。当然,关山林并不仅仅是看报,报纸是必不可少的,但看报看久了,总有一种纸上春秋的感觉。关山林还有行动,最有说服力的行动之一,就是把老四关湘阳送去当了兵。1977年,关湘阳高中毕了业。这一年国家恢复高考制,湘阳学习成绩不错,又是从城市转学来的,基础扎实,学校寄期望于他这个高材生,希望他能考上学,为本县争光。可是关山林却不让湘阳考学,他要子去部队当兵。在这方面关山林的态度十分固执。乌云为这事和关山林吵了好几架。乌云是希望子能念学的。但吵归吵,在原则性问题上,关山林一向不会妥协让步,如果有必要,他甚至不惜为此打一场全面的战争。他打了,他赢了。1977年冬天,十七岁的关湘阳应征入伍,成了武汉军区某坦克部队的一名新兵。
关山林就是这么主宰着这个家,在他年届七十的时候,他仍然雄心不眠,宝刀不老,直到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中国军队在广西云南前线对越南军队的挑衅进行全面反击的消息时,他仍然兴奋不已。他丢开报纸,站起来,背着手在房间里步地来回走动。他在窗前站下,目光炯炯地看着远起伏的山峦。他朝身边的桌子用力击了一掌,把从门口走过的朱妈吓了一跳。朱妈听见关山林一个人在他的房间里声地说,打狠狠地打这些狗日的朱妈不知道他是在对谁发火,对谁下这个命令,他究竟要打谁朱妈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探头朝屋里看了看。屋里只有关山林一个人。
1老家……………………………………………420[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