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海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收买人心[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死追随人。”

    既然接受了赏银,刚才况且又把话挑明了,这些人也不是傻子,在纪昌带领下,都单膝点地,声说道,如同宣誓一般。

    况且很满意,一万两银子对他不是小数目,他买这座豪宅不过一万银子出头。他点头道:“很好,以后家就是一条船上的人,祸福与共。”

    众人的表情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总旗小旗等人,第一天见到况且就得当面宣誓,心里不是滋味,倒是那些校尉、力士,一个个都激情奋发,声音震天响。

    他们一是被况且的手笔有些吓着了,二是况且先表明心意,让他们有些小感动。至于况且年轻,他们倒是没觉得有什么,贵胄子弟十几岁就当官的多了去了,当然做到指挥使的还没见过,这才见出况且的不凡。

    纪昌率先明白过来,这就是政坛上的站队,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现在都归到某个人的名下了,也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首领青云直上,他们就跟着攀龙附凤,首领要是被打入地狱,他们也得跟着一起赴汤蹈火。

    以前没想到这个,主要是锦衣卫多少年来虽然是清水衙门,却是风平浪静,没有朝廷政坛上那些波谲云诡,但这并不表明锦衣卫能置身政治斗争之外,恰恰相反,内廷、锦衣卫这些皇上私人势力之间的斗争远比外廷文臣之间的斗争激烈无数倍。

    臣们都有各自的小团体,这是每个朝代都无法避免的,比如徐阶、高拱、张居正,现在在朝廷上就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团体,哪些人属于某个团体,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这次况且上书,被人指责为受张居正指使,就是家认为况且是张居正团体的核心分子之一。

    “人看来是生财有道啊。”领完银子后,纪昌走到况且跟前笑道。

    “嗯,我原来在江南做些买卖,还算赚钱。以后我在京城也会做些买卖,只要家跟着出力,保证每个人都有银子拿。”况且点头道。

    “这还用说,出力是应该的,只要人一句话。”纪昌笑道。

    他没太当回事,公侯伯这些世家都做买卖,在各地都有产业,朝廷并不禁止,你剥夺了人家参政议政的权力,还不让人家做买卖发点财?

    所以纪昌以为况且说的做买卖,就是武城侯府的买卖。

    两人正闲聊着,周鼎成走过来,小声道:“你进来一下,有话对你说。”

    况且走进去,却见萧妮正捂着心口,一副痛苦的神色,吓了一跳:“你怎么了?心里不舒服吗?”

    “我心痛的要命,心里发慌。”萧妮哭着脸说道。自嘉靖朝以来,内阁学士的产生需要六部尚书侍郎公推,再由皇上批准,皇上不能直接任命学士,但这只是不成文的规矩,毕竟皇上是有特权的,只在于用不用。从根本上说,明朝的内阁府只是皇上的私人秘书,而不是唐宋的宰相府。

    看到院子里堆积如小山的银封,还有况且拿出的赏银名单,纪昌等人被吓了一跳,以为自己看错了。

    “人,这个太多了,使不得的。”纪昌连连摆手。

    开玩笑,京城上等至中等富裕的家庭,全部家产顶多一万两银子。如果买房置地,用这笔钱投资,足以让一家人舒舒服服过一辈子。

    锦衣卫虽然有许多特权,其实也是靠饷银俸禄过日子的,自从嘉靖帝对锦衣卫严加管制以后,锦衣卫几乎成了清水衙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敲诈官僚、富商本是锦衣卫人员的进财之道,这些行为被杜绝之后,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了。

    况且现在领的是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的俸禄,细算起来,他全年的俸禄还不够这赏钱的一半。

    况且每月领到的俸禄都交给萧妮做家用了,别说俸禄少,做家用还是绰绰有余的,况且家里人口少,又经常在外面应酬吃饭,所以家里的花费就少了。

    三品员的另外一个好就是实物配给,上自酒肉牛羊粮食,下至油盐酱醋都有配给,这是明朝实行的官员福利制度,用来补偿过低的官员俸禄。

    官员低俸禄是朱元璋开国时期定下来的规矩,从仁宗时代官员纷纷叹息俸禄太薄,可是没人敢修改太祖的章程,一代代继续沿袭这种不合理的制度。

    纪昌他们早就听说况且的为人,少年多金,出手豪阔,而且是武城侯的弟弟。不过就算是贵族子弟,这出手也太豪阔了,弄得他们反倒不敢收了。

    他们所想的也就是一般的力士没人赏个几百文酒钱,总旗小旗的每人赏个十两臣就是一二品员,也没有亲兵护卫,只能自己用仆役来担当,当然他们都有衙门的差役可供差遣,但这些人跟锦衣卫的精兵自然无法相比。

    况且不愿意接收这些人,一是不明白朝廷的意图,这些人究竟是来保护自己的还是监视自己的,一旦有事他们会不会成为自己的敌人?按照军制当然不会有这种事,他要倒霉,亲兵护卫也得入狱,可是如果他们奉有皇上的密旨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他相信即便有皇上的密旨,知道的估计只有纪昌一个人,连两个总旗都未必知道,所以他想试试这些人的真心。

    在纪昌和两个总旗带头下,所有人都接受了赏银,这手笔太了,几乎相当于他们半年的俸禄。

    “我等愿誓死追随人。”

    既然接受了赏银,刚才况且又把话挑明了,这些人也不是傻子,在纪昌带领下,都单膝点地,声说道,如同宣誓一般。

    况且很满意,一万两银子对他不是小数目,他买这座豪宅不过一万银子出头。他点头道:“很好,以后家就是一条船上的人,祸福与共。”

    众人的表情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总旗小旗等人,第一天见到况且就得当面宣誓,心里不是滋味,倒是那些校尉、力士,一个个都激情奋发,声音震天响。

    他们一是被况且的手笔有些吓着了,二是况且先表明心意,让他们有些小感动。至于况且年轻,他们倒是没觉得有什么,贵胄子弟十几岁就当官的多了去了,当然做到指挥使的还没见过,这才见出况且的不凡。

    纪昌率先明白过来,这就是政坛上的站队,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现在都归到某个人的名下了,也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首领青云直上,他们就跟着攀龙附凤,首领要是被打入地狱,他们也得跟着一起赴汤蹈火。

    以前没想到这个,主要是锦衣卫多少年来虽然是清水衙门,却是风平浪静,没有朝廷政坛上那些波谲云诡,但这并不表明锦衣卫能置身政治斗争之外,恰恰相反,内廷、锦衣卫这些皇上私人势力之间的斗争远比外廷文臣之间的斗争激烈无数倍。

    臣们都有各自的小团体,这是每个朝代都无法避免的,比如徐阶、高拱、张居正,现在在朝廷上就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团体,哪些人属于某个团体,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这次况且上书,被人指责为受张居正指使,就是家认为况且是张居正团体的核心分子之一。

    “人看来是生财有道啊。”领完银子后,纪昌走到况且跟前笑道。

    “嗯,我原来在江南做些买卖,还算赚钱。以后我在京城也会做些买卖,只要家跟着出力,保证每个人都有银子拿。”况且点头道。

    “这还用说,出力是应该的,只要人一句话。”纪昌笑道。

    他没太当回事,公侯伯这些世家都做买卖,在各地都有产业,朝廷并不禁止,你剥夺了人家参政议政的权力,还不让人家做买卖发点财?

    所以纪昌以为况且说的做买卖,就是武城侯府的买卖。

    两人正闲聊着,周鼎成走过来,小声道:“你进来一下,有话对你说。”

    况且走进去,却见萧妮正捂着心口,一副痛苦的神色,吓了一跳:“你怎么了?心里不舒服吗?”

    “我心痛的要命,心里发慌。”萧妮哭着脸说道。自嘉靖朝以来,内阁学士的产生需要六部尚书侍郎公推,再由皇上批准,皇上不能直接任命学士,但这只是不成文的规矩,毕竟皇上是有特权的,只在于用不用。从根本上说,明朝的内阁府只是皇上的私人秘书,而不是唐宋的宰相府。

    看到院子里堆积如小山的银封,还有况且拿出的赏银名单,纪昌等人被吓了一跳,以为自己看错了。

    “人,这个太多了,使不得的。”纪昌连连摆手。

    开玩笑,京城上等至中等富裕的家庭,全部家产顶多一万两银子。如果买房置地,用这笔钱投资,足以让一家人舒舒服服过一辈子。

    锦衣卫虽然有许多特权,其实也是靠饷银俸禄过日子的,自从嘉靖帝对锦衣卫严加管制以后,锦衣卫几乎成了清水衙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敲诈官僚、富商本是锦衣卫人员的进财之道,这些行为被杜绝之后,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了。

    况且现在领的是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的俸禄,细算起来,他全年的俸禄还不够这赏钱的一半。

    况且每月领到的俸禄都交给萧妮做家用了,别说俸禄少,做家用还是绰绰有余的,况且家里人口少,又经常在外面应酬吃饭,所以家里的花费就少了。

    三品员的另外一个好就是实物配给,上自酒肉牛羊粮食,下至油盐酱醋都有配给,这是明朝实行的官员福利制度,用来补偿过低的官员俸禄。

    官员低俸禄是朱元璋开国时期定下来的规矩,从仁宗时代官员纷纷叹息俸禄太薄,可是没人敢修改太祖的章程,一代代继续沿袭这种不合理的制度。

    纪昌他们早就听说况且的为人,少年多金,出手豪阔,而且是武城侯的弟弟。不过就算是贵族子弟,这出手也太豪阔了,弄得他们反倒不敢收了。

    他们所想的也就是一般的力士没人赏个几百文酒钱,总旗小旗的每人赏个十两臣就是一二品员,也没有亲兵护卫,只能自己用仆役来担当,当然他们都有衙门的差役可供差遣,但这些人跟锦衣卫的精兵自然无法相比。

    况且不愿意接收这些人,一是不明白朝廷的意图,这些人究竟是来保护自己的还是监视自己的,一旦有事他们会不会成为自己的敌人?按照军制当然不会有这种事,他要倒霉,亲兵护卫也得入狱,可是如果他们奉有皇上的密旨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他相信即便有皇上的密旨,知道的估计只有纪昌一个人,连两个总旗都未必知道,所以他想试试这些人的真心。

    在纪昌和两个总旗带头下,所有人都接受了赏银,这手笔太了,几乎相当于他们半年的俸禄。

    “我等愿誓死追随人。”

    既然接受了赏银,刚才况且又把话挑明了,这些人也不是傻子,在纪昌带领下,都单膝点地,声说道,如同宣誓一般。

    况且很满意,一万两银子对他不是小数目,他买这座豪宅不过一万银子出头。他点头道:“很好,以后家就是一条船上的人,祸福与共。”

    众人的表情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总旗小旗等人,第一天见到况且就得当面宣誓,心里不是滋味,倒是那些校尉、力士,一个个都激情奋发,声音震天响。

    他们一是被况且的手笔有些吓着了,二是况且先表明心意,让他们有些小感动。至于况且年轻,他们倒是没觉得有什么,贵胄子弟十几岁就当官的多了去了,当然做到指挥使的还没见过,这才见出况且的不凡。

    纪昌率先明白过来,这就是政坛上的站队,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现在都归到某个人的名下了,也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首领青云直上,他们就跟着攀龙附凤,首领要是被打入地狱,他们也得跟着一起赴汤蹈火。

    以前没想到这个,主要是锦衣卫多少年来虽然是清水衙门,却是风平浪静,没有朝廷政坛上那些波谲云诡,但这并不表明锦衣卫能置身政治斗争之外,恰恰相反,内廷、锦衣卫这些皇上私人势力之间的斗争远比外廷文臣之间的斗争激烈无数倍。

    臣们都有各自的小团体,这是每个朝代都无法避免的,比如徐阶、高拱、张居正,现在在朝廷上就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团体,哪些人属于某个团体,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这次况且上书,被人指责为受张居正指使,就是家认为况且是张居正团体的核心分子之一。

    “人看来是生财有道啊。”领完银子后,纪昌走到况且跟前笑道。

    “嗯,我原来在江南做些买卖,还算赚钱。以后我在京城也会做些买卖,只要家跟着出力,保证每个人都有银子拿。”况且点头道。

    “这还用说,出力是应该的,只要人一句话。”纪昌笑道。

    他没太当回事,公侯伯这些世家都做买卖,在各地都有产业,朝廷并不禁止,你剥夺了人家参政议政的权力,还不让人家做买卖发点财?

    所以纪昌以为况且说的做买卖,就是武城侯府的买卖。

    两人正闲聊着,周鼎成走过来,小声道:“你进来一下,有话对你说。”

    况且走进去,却见萧妮正捂着心口,一副痛苦的神色,吓了一跳:“你怎么了?心里不舒服吗?”

    “我心痛的要命,心里发慌。”萧妮哭着脸说道。

第三十五章 收买人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