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前言那些前赴后继的穿越者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它穿越者的存在。之后又试探性地远航辽东,收容了一批辽民,听说了黄石的事迹,才发现情况不对。
与此同时,李维同志与其妻赵娜和儿子李中人搭乘回家的现代五桅智能控帆大帆船“中远星号”,没能抵达大连,反而在一片迷雾之中穿越到了澳洲西部,然后遇到一艘很奇葩的波兰探险船(《迷航一六四二》的剧情提前,波兰鸟毛骑兵怎么也来玩大航海了?这不科学!),通过这些波兰人得知自己来到了十七世纪。船上众人在接受现实之后,只得硬着头皮跟波兰佬和袋鼠们一起生活,登陆澳洲西北部修建了一个聚居地。
不久之后,澳洲集团又遇上了南美洲“东岸国”(此时已经从公司改为正式立国)的环球探险船队,并且从他们口中得知北美穿越集团的情报,发现这世上的穿越者并不是只有自己这些人。听“东岸国”的人说北美集团在后世纽约地方建设有无线电设施,澳洲方面便努力建造和布置了一个大型的无线电天线,企图与之沟通。到了这一年的年底时候,澳洲集团鼓捣出来的无线电,还是没有联系上北美方面(南美的“东岸国”没有搞无线电),却居然联系上了临高穿越众——毕竟距离近得多,双方集团一起爆发了巨大的震动。
于是,五个最庞大的穿越集团在全球互相对峙的格局,至此基本成形,而单个的小股零星穿越者还在不断冒出来,其中又以陈新和刘民有两人的文登营最为成功和强大,从而把这个世界带进了大混乱状态。
崇祯四年(1631年),这一年,似乎已经捞饱了战利品的后金军,总算没有再次突破长城南下,虽然河北、山西依旧一片残破,中原流寇蜂起,朝堂上也是党争不休,但明朝还是开始策划从辽东进行反击。
当年春天,临高元老院为了把势力拓展到日本,由黄石打着福宁军的旗号,渡海出征琉球,顺利帮助琉球尚氏王室驱逐了强占琉球的萨摩武士。接着,黄石利用在长州藩毛利家的老关系,联合毛利家的武士,组成一支庞大的联军,成功发动鹿儿岛之战,打得萨摩藩岛津家及其盟友无奈求和,向联军投降臣服。
毛利家的长州藩,则趁机依靠他们的近代化新军,开始了大幅度的扩张——之前的那场征讨长州的战争之中(《窃明》剧情),德川幕府已经被揍得大败而归。如今西国最强的竞争对手萨摩藩被重创,长州藩则有了临高元老院的强力外援,纵观整个日本列岛之内,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势力能够阻挠毛利家的崛起了。
根据穿越者的恶趣味,在降服了萨摩藩之后从中穿针引线,一个“萨长倒幕联盟”开始进入酝酿阶段。
而与此同时,海参崴远东公司的强大舰队则深入濑户内海,偷袭大阪(界镇),联合当地招募的倭国拔刀队大肆劫掠,最后又纵火焚城,还打得仓促来援的幕府军一败涂地,劫掠到财货粮秣无数,满载而归。
当这些大铁船通过关门海峡离开濑户内海的时候,踌躇满志的长州藩上下见状,不由得大为震动。
另一边,二十一世纪的日本基督教狂热分子黑尔先生抵达菲律宾,想要在这里获得“西班牙教友”的支援,却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历史早已面目全非。之后又零星听说了日本方面的各种剧变,于是开始盘算着要不要先回国拉一支“切支丹”(日本对基督徒的称呼)兵马,参与这场貌似胜算很高的倒幕战争再说。
虽然距离比较遥远,但陈新在登州鼓捣出来的一系列超时代表现,譬如“文登香”卷烟之类,终于引起了南方穿越者的注意,不过元老院鉴于在北方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尚未讨论出此事的最终处置对策。
黄石通过跟孔有德的老关系,打探陈新的文登营情况,同时也想让这位老朋友不至于像历史上一样造反和投鞑。临高元老院派遣盗泉子道长北上,潜伏在山东南部的临沂一带,近距离观察登州势力的内情。最后,对于要不要派遣使者接触、拉拢和收编山东登州的穿越者势力,临高当局陷入了极大的争论之中。
通过贩运进来的几盒卷烟,消息相对闭塞的山西王斗等人,也终于发现了这个世界的非同寻常之处。
李华梅的商船“杭州号”在印度果阿港遇上华美国远东舰队,因为她的名字引起了北美穿越者的轰动和巨大关注。而北美穿越者带来的货物和展示的军容,则让这位原名李醇的女海盗联想到了临高的澳洲人。
而另一边,与澳洲穿越者建立无线电联系之后,临高元老院方面紧急展开调度,让平秋盛率领的正在越南沿海的贸易船队改变计划,不再去泰国,而是去巴达维亚见见那批令人头大的所谓“真*澳洲人”。
接下来,临高船队、南美船队,北美船队和澳洲大铁船一起抵达巴达维亚(就是爪哇岛的雅加达)的荷兰殖民地,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本地的荷兰人和华侨当然是被震动了,但各路穿越者同样也被震得不轻。西方各国殖民者敏锐地发现了各个华人势力的相似之处,各种写下了很多充满幻想和臆测的报告文书。
在北方,海参崴远东公司的登陆舰再度出征,夺取朝鲜的济州岛,以此为中转站,从东江军下属各岛招募流民,编组军队,陈新的文登营战船发现了上述异常事态,但却因为实力悬殊,对此无可奈何。
由于招揽了太多辽民,海参崴和济州岛的粮食储备不足,远东公司的一支小分队乘船前往江南,负责采购粮食和搜集情报,发现南方和北方的穿越势力已经在这里发生明争暗斗,登州方面处于绝对下风。
此前的春夏时节,陈新率领文登营渡海出征身弥岛,大破后金兵马,赢得一场近年来十分难得的大捷。
与此同时,辽西关宁军也有所行动,集结精锐主力挺进至大凌河畔筑城。皇太极立即率领八旗军倾国出动,企图拔掉这颗钉子。秋天,辽西战场上,比原来历史上推迟了一段时间的大凌河战役爆发,但守城一方的祖大寿拥有的辎重数量远比历史上充裕,这场残酷的城池攻防战,显然会比历史上持续得更加漫长。
毛文龙被杀之后的东江军,在此时继续遭到打击和排挤,加上天灾肆虐,陷入了可怕的大饥荒之中。
虽然大凌河城暂时尚未陷落,但外围明军的解围行动依旧屡屡受挫,关宁军表示无力独自对抗建奴,大明朝廷开始策划调动登州各军救援大凌河前线,吴桥兵变和登州之乱的爆发,似乎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与此同时,留守宁古塔这座“后方城市”的后金将领,也发现了几百公里之外的海参崴远东公司,对于这伙突然冒出来的强大“海贼”,还有他们手里的好东西,宁古塔守将是既担忧又垂涎,在一番权衡之后,出动了宁古塔仅有的少量驻军,又煽动附近土著部落,组织一支联军攻击海参崴,企图抢劫那里囤积的物资。然后,满洲勇士实在不敌现代枪炮,被远东公司刚刚武装起来的民兵们一战击溃。接下来,恼羞成怒的海参崴方面旋即出动空军展开反击,用凝固汽油燃烧弹轰炸宁古塔,把这座城市烧成了一片焦土。
正在大凌河城前线督师死战的皇太极,收到来自宁古塔的噩耗,发现后金不知何时居然腹背受敌,不由得深感头疼。幸好,他的老对手东江军,如今的处境更加惨淡,或许很快就要在饥荒和骚乱之中垮掉了。
黄石从日本凯旋返回福建之后,听说了东江军旧部的饥荒惨状,伤感不已,想要元老院派遣舰队过去救人,也顺便为琼州和台湾补充一批劳动力。但元老院的一部分成员提出“登州穿越者势力目前态度不明、敌友难辨”,担心舰队北上之后腹背受敌,而且当时还有一个进攻日本长崎的预案,故而对此十分犹豫。
之后,临高方面又得知了其余穿越集团派遣舰队前来的消息,顿时如临大敌,再也无心关注辽东和日本之事,北上计划只得搁置,仅仅看在黄石的面子上,派遣海天号一艘船执行北上侦察任务。于是,悲愤的黄石抱着“能救一个老朋友是一个”的想法,亲自率领一支精锐卫队,乘坐海天号北上,却在济州岛与海参崴远东公司的船队相遇,并且在这里发现许多穿着俄罗斯军装的辽东旧识,顿时让黄石深感囧囧有神。
同时,在一场几乎令人思维崩坏的“巴达维亚穿越舰队大聚会”之后,北美、南美、澳洲联合船队在临高商船的带领下前往临高,准备召开一场全球穿越者临高峰会,设法协调各个穿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避免无谓的内耗,讨论出一个合理的互利协作方案,最好能够鼓捣出一个类似于欧盟的穿越者大联盟来。
临高元老院深知外交须以武力为后盾,所以原本分散在福建、台湾、琉球等地的临高舰队被紧急调回总部,准备用于向远道而来的华美国(北美)、东岸国(南美)、“真*澳洲”舰队耀武扬威,显示实力。
这支庞大的舰队在经过澳门震慑葡萄牙人,顺便补充淡水和蔬果之时,被新来的无限空间轮回者,按照惯例前往澳门收每年五百十五两“地租银”的香山县令(位于珠江口西岸,理论上澳门也在香山县境内)刘朝佐看见。于是,这位通过转生道具变成新人的轮回者县令,顿时被失效的主神腕表和这个群魔乱舞的明末世界给弄昏了头,面对这些不知底细的穿越者,想不好是应该凑上去亮出身份?还是继续潜伏为好?
然后,王秋他们的城管犬牙国际纵队,也终于跟着一脚踏进了这个陷入空前大乱斗的明末时空……
※※※※※※※※※※※※※※※※※※※※※※※
杂感:当年读《窃明》,深感一股浩瀚英雄之气跃然纸上,不由得为之击节叫好。灰熊猫阁下对黄石这一人物的塑造,尤其是描写他内心思想逐步改变的心路历程,更是栩栩如生。但是不知为何,却总觉得历史上似乎曾有一位英雄人物与之十分相似,可惜怎么想也没想起来,也只得把这一疑惑暂时压在心底里。
直到今年看了韩国电影《鸣梁海战》,才恍然大悟——李舜臣!这个朝鲜民族英雄简直就是黄石的原型!
众所周知,现代的韩国人有一种喜欢吹嘘自家历史人物的倾向,动辄就把他们提升到有些离谱的高度,让中日两个邻国为之讪笑。但惟独李舜臣这个名字,却是让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哑口无言的存在。
就像《窃明》里的黄石一样,壬辰战争之中的李舜臣,也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他在玉浦几乎以零伤亡的代价打败藤堂高虎,在闲山岛以鹤翼阵痛砸九鬼嘉隆与胁板安治,一场场大小海战的辉煌胜利,令日本战国大名们心惊胆寒不敢与之交战,连后阳成天皇都恐丰臣秀吉渡海有失而下诏阻止其亲赴朝鲜。
——在朝鲜全境沦陷的情况下,李舜臣居然靠着一己之力,和日本一国的水军打了一个旗鼓相当,从而拖住了日军的侵略步伐,硬生生从绝境之中为朝鲜打出了一条生路,坚持到了明朝援军的抵达(如果朝鲜的表现实在太烂,以至于让人绝望的话,明军就很可能只会止步于边境了,那么丰臣秀吉还真可能吞下朝鲜。),其天才和可怕之处,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可惜,他的胜利都被昏庸腐朽的朝廷给浪费和践踏了。
总的来说,无论从个人际遇、仕途起伏、战场经历,还是从宏观战略,国家与民族前景等角度来看,《窃明》里的黄石都是一个类似于朝鲜名将李舜臣的悲情人物:一样是保家卫国,一样的战无不胜,一样的正气浩然,一样的命途坎坷,一样让敌人闻风丧胆,一样曾被破格保举和提拔(黄石是被天启皇帝和魏忠贤赏识,李舜臣是被幼年好友,朝鲜重臣柳成龙保举),一样在次要战场上高奏凯歌,却被主战场的猪队友给抵消了战果,一样被自己人坑害得憋屈至极,最后却还要他出来收拾烂摊子——正如《窃明》之中黄石的感叹:“我只是一个武官,我可以尽我最大的努力去东征西讨,我可以挖掉帝国肌体上一块又一块的毒疮,但我也就力尽于此了。无数的贪官就像蛀虫一样,他们盗窃着国家的根基。把祖国弄得千疮百孔。”
在《窃明》的文中,曾经写道:“大明病了,病得很重”。而在壬辰战争之中,李舜臣所在的朝鲜王国又何尝不是如此?一样的重文轻武,一样的*无能,一样的遍地内奸,一样是党争到了疯狂的程度。
李舜臣的背后是一个腐朽衰颓的朝廷,身边是一群嫉贤妒能帮倒忙的猪队友,面前却是空前彪悍的强大倭寇,虽然一次又一次取得海战的辉煌胜利,却终究无法拯救被日寇蹂躏的国土和人民——由于对马海峡的特殊性,从日本到朝鲜是顺风顺流,从朝鲜到日本却是逆风逆流,在那个航海技术落后的年代,朝鲜水师即使掌握了制海权,面对釜山—对马岛航线上的日本运输船,也经常是追不上又堵不住。如果要攻克对马岛,截断日军交通枢纽,又超出了李舜臣的能力:即使在他实力最强的时候,战舰数量也不如日军,一旦出兵对马岛,背后的全罗道就海防空虚了。而且他麾下的陆战部队实在太少,未必攻得下日本的城堡。
即使是这样,为了毕其功于一役,李舜臣还是曾经发动釜山之战,企图通过夺回这座关键性港口,在朝鲜本土切断日军补给线,将二十万倭寇置之于死地,但最终却未能成功,充分验证了日后纳尔逊那句“战舰不能跟炮台对射”的名言——所以,他的胜利永远只是战术性胜利,改变不了被动的整体战局。正如《窃明》里的黄石虽然取得许多奇迹般的胜利
第309章 前言那些前赴后继的穿越者们[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