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文静之死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人还如实告诉臣,他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他心里有些不平。他与裴大人随皇上一同举兵起事,功劳相等,然受封却不同。今裴大人为仆S,居首相位,而他官职和恩宠远不如裴大人,由此而生出些失望与不满。至于要杀裴大人,那只是喝醉了酒而说的怨言,并无此意。如今,刘大人对自己的鲁莽言行深感悔恨,并请求皇上宽恕!”
“哼,文静此言,显然是要谋反!”李渊从鼻孔里重重哼了声,不讲理地说句,“朕深知刘文静自恃功高,不可一世,常出忤逆之言,对朕大为不满。如此之人,岂能不反?”
“刘大人虽对皇上偶有言语冒犯,然仍忠心于皇上,效命于大唐,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刘大rEnyU图谋不轨,请皇上明察!”萧瑀照实说道。
“皇上,萧大人之言甚是有理!”老臣李纲进谏道,“刘大人虽因封赏而对皇上心存怨望,然并无实际行动来证明刘大人谋反。故而,皇上不可因之而定刘大人谋反之罪。皇上若在无确凿证据之前就草草定功臣之罪,那岂能令天下之人心悦诚服?老臣请皇上三思而后行啊!”
“若等谋逆之事发生,那大唐岂不危矣!”李渊龙颜颇为不悦,瞪了眼李纲,沉声说句,“但凡有谋逆之言,即可定其谋逆之罪,此有何不可!”
“皇上圣明!”裴寂连忙说道,“今刘文静所言已表明他确有谋逆之心,以此为由定其谋逆之罪也未尝不可,请皇上定夺!”
“不可!”李纲坚持道,“谋反乃大罪,必有足够的证据方可定罪。今仅凭刘大人所言,实不足以定谋反之罪,请皇上慎重啊!”
“父皇,儿臣也以为不妥!”秦王李世民揖礼谏道,“刘文静虽出言不逊,颇有冒犯之意,但也是可以理解。过去在晋yAn,刘文静定起兵之策,又出使突厥连和,率军阻屈突通于河东,才使父皇顺利入主长安。刘文静功劳不在裴寂之下,然父皇对他们二人受封待遇却大为不同,以至于使他深感自己被冷落,从而产生不满的情绪。此乃人之常理,可以理解和包容。至于谋反之事,儿臣敢担保刘文静绝非叛臣!”
李渊看见秦王替刘文静求情,心里很是不舒服,同时更加确信刘文静在李世民心中的分量。他清楚,如果此时不借机除掉刘文静这位才智超群的谋士,剪除秦王的羽翼,待其丰满之后,那就必将严重地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威胁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为了确保自己钦定的继承人到时能够顺利即位,为了确保仍然处在风雨之中的大唐江山能够稳如磐石,李渊毅然决定出手对付秦王。而要有力地削弱秦王的势力,那就必须先趁机杀掉了刘文静。正因如此,尽管李渊心里清楚刘文静的言行构不上谋反,但他还是决定力排众议定刘文静谋反Si罪。于是,他目光严厉地瞪着李世民说道:
“朕知道刘文静跟你的关系非同一般,私下交往甚为密切,实为你的心腹之人。故而今日你不顾事实真相,力图替刘文静开脱,其目的就是想保住他好为自己效命。可你身为朝廷大臣,又是皇室亲王,居然认敌为友,替yu谋害父皇危及社稷的乱臣贼子请求,这是何道理,难道你也想反吗?”
“父皇,儿臣不敢!”李世民听父皇如此严厉地责备自己,吓得跪地求饶,“儿臣只是照实说而已,决无袒护之意,若有不妥之处,请父皇恕罪!”
“何谓事实,刘文静谋反就是事实!”李渊厉声说句,随即又将目光移向萧瑀,“萧瑀,你是负责调查此案,你说刘文静谋反是不是事实?”
“皇……皇上,这事尚未查明,故而臣不敢下此定论!”萧瑀心头一惊,依旧坚守自己的主张,“待水落石出后,臣再向皇上禀奏!”
说着,萧瑀不由自主地扭过脸,瞟了眼旁边的裴寂。此时,他很希望裴寂能够赶紧开口说句公道话,以搭救无辜的老友。然而,裴寂无动于衷,默然不语。萧瑀见状,不由轻轻摇头叹息了声。他知道裴寂是不可能替刘文静说话,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与刘文静之间的私怨,更主要的是,他是皇上最宠信的大臣,自然会站在皇上一边了。为此,他隐隐感觉到不管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法阻止李渊向刘文静下斩杀令。如此看来,刘文静这回是Si定了,谁也救不了他。想到这儿,萧瑀心情十分沉重,这不光是因为他跟刘文静的私交不错,还因为他那颗追求公正之心。他不想看到无罪者惨遭杀戮,更何况还是开国功臣呢!说真的,他很想维护律令的公正X,也想借此搭救自己无端受罪的朋友。可他深感自己已无能为力,Ai莫能助了。
第144章 文静之死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