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从落凤坡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七章 浑身都是胆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随着受马超所号召而起的西凉诸羌各自退散。

    伴随着马超携本部西凉铁骑突围南下以后。

    凉州遂也因此迎来了稳定。

    而持续了将近有大半载的汉中争夺战也渐是告入了一段尾声之中。

    从建安二十年(215)初春至秋八月。

    刘、曹双方于汉川的争夺出动规模兵力巨大。

    约莫有十余万众。

    若是算上西凉诸羌各部对凉州的侵袭。

    双方此番几乎是投入了二十万众以上的军力。

    随着马超退至武都郡的消息传回汉中首府南郑时。

    左将军刘备也果断下令让马超与赵云携部退回汉中。

    至于武都郡防务。

    则暂时交由张飞予以镇守。

    而随着汉中战事告一段落。

    对于刘备而言,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如何调配官吏予以治理以及部署兵力增强边境防线的问题。

    而就在每日刘备召集军中文武诸人商讨此事时。

    以诸葛亮的劝诫信为首。

    来自于留守后方成都的诸文武官吏一齐的劝诫送至了汉中首府南郑。

    刘备首先是打开了军师将军诸葛亮的信笺。

    只见封面上留有“主公亲启”的字样。

    待之后方才静静查阅了起来。

    “主公,现您也与曹贼的主力决战之间,大破贼众。”

    “其威势显然已经是足以令中原震动。”

    “待过后,此战的余威必然会逐步传至天下各州郡间。”

    “各州尚且还心向往大汉的士民到时也将会无不期盼着主公早日北伐功成,还于旧都,重振大汉大好河山。”

    “而昭昭大汉已传至今数百余载。”

    “威名早已刻骨至天下士民心下。”

    “可由于乱世降临,天子蒙尘,现又被曹贼拘于深宫之间,沦为了掌上玩物,宫中之事,甚至是朝政大事无不是出自贼子之手。”

    “若主公不趁此大胜之机上表称王。”

    “则不仅天下士民无法响应主公之夙愿,也会令麾下文武诸臣及将士们无法坚定目标,齐心协力北伐中原。”

    “若心不齐,则大事定难成功矣!”

    “且数百载前,高祖帝便是退居汉中,被誉为汉王,随后兵出汉中,定三秦,出关中,历经数载终是平定天下。”

    “因之而成帝业,创立了煌煌数百载的大纲荣光。”

    “主公可上表奏为汉中王,以效仿先祖,号召万民,整合麾下文武诸臣及大军将士,令之北伐关中,以还于旧都,重振大汉荣光。”

    “亮综上所言,皆出自臣的一番肺腑之言,万望主公切莫犹豫不决!”

    “此番若错过,则必令众人心寒也!”

    片刻功夫稍过。

    刘备徐徐将信间内容微微看罢。

    一整篇下来,刘备都并不为所动。

    面上也一直是浮现出平和之色。

    并未显露出非分之想!

    直到看到那一句“若不为所动,则必令众人心寒也”。

    须臾之间。

    刘备方才是瞬间恍然大悟了过来。

    他了解诸葛亮的一贯行事作风。

    知晓其并不会信口开河。

    此话既出!

    那就能说明称王绝非只是法正,黄权一时所想。

    而是必须重视起来的大事。

    一瞬间。

    刘备居于主位上,静静思索着。

    他似乎也是联想起了许多事。

    随着一事接着一事的串联之下。

    顿时间。

    就感受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他意识到。

    此番汉中大捷己方赢得并不轻松。

    双方更是激烈攻防,甚至是相持了长达大半载的时日方才能逼迫曹军主力各部撤军。

    如此艰难的一战过后。

    若是他不更进一步,以笼络人心,凝聚麾下各部间的信念。

    那恐怕真会如诸葛亮信中所述那般。

    己方麾下迟早会陷入分崩离析的局面。

    概因。

    现在曹操虽被称为汉贼,但他终归是掌控了天子。

    握有天子这张王牌。

    自然也就等于掌控了天下权柄。

    诸葛亮信间直接就表明了正名的重要性。

    现在天下各州已经基本是三分。

    而自己若是继续顶着汉左将军的名讳挥师北伐。

    那显然在出兵上就是出师不利。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若是以左将军的官职号召众心一齐北伐曹氏。

    那便相当于是以下犯上!

    那又该如何凝聚麾下各部将士,凝聚文武诸臣的信念呢?

    又当如何号召天下士民共伐逆贼曹氏呢?

    经过诸葛亮这一番番的提点之下。

    刘备此刻也一瞬间意识到了许多问题。

    而联想着这些。

    他心下隐隐间觉得。

    此番上表称王,似乎是势在必行之事!

    何况。

    现在他更是据有了大汉的龙兴之地。

    若是效仿了先祖上表为汉中王后。

    此番也会给天下士民们一道道的信心。

    莫非,大汉当真还气数未尽?

    大汉尚且还有中兴的可能乎?

    只要令各州郡间士民们心怀憧憬。

    那待日后誓师大举北伐后。

    才能有愈发之多的势力以为助力。

    此举方才会事半功倍。

    这是诸葛亮信中所述的正名因素。

    当然。

    令刘备所重视的自然还是更进一步,以笼络麾下众心,凝聚信念。

    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关键所在。

    待刘备看过诸葛亮的亲笔书信以后。

    他自己也静静的思索了许久。

    待将一件件的事情理清过来。

    思绪也渐渐的发生了变化。

    从最初的法正,黄权等人劝诫时的言辞拒绝。

    现在心态上也发生了些许改变。

    没有那么的抗拒了。

    而敲定此事后。

    刘备也继续是不动声色。

    只等待着法正下一次再度纠集群臣予以劝诫称王一事了。

    查阅过诸葛亮的劝进表过后。

    刘备遂也依依翻阅了留守于成都的其余诸臣的劝进。

    其中自不乏许靖、秦宓,杨洪,李严等人。

    不过,他现在已经做出了决议。

    面对着诸人的劝进表。

    也只是面上流露着微微一笑,一笑而过。

    而随着成都的信使已经抵足至汉中过后。

第一百二十七章 浑身都是胆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