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从落凤坡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四章 参狼之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随着东、中两线战端开启。

    本应是战局最为激烈的秦岭一线,此刻却仿佛是陷入了沉寂一般。

    曹、刘双方都心照不宣的以休养为主。

    并未有轻易间就爆发战事。

    曹氏的国策其实也很容易就可窥破一二。

    曹操班师回朝时,特意将河东郡的太守杜畿给调遣过来总督关中诸地。

    其本意还是为了恢复生产,改善民生,以发展关中连年来所遭遇的战乱而导致民生凋敝的现状。

    若是打定主意要将关陇等地彻底变为堡垒,来与占据蜀中地区的刘氏形成拉锯战。

    那就不会是让精通政事的杜畿,而是派遣诸如张郃、曹仁类似擅长统军征战的大将之才。

    反观刘氏这面也采取了相对静态的求稳战略。

    在大举出兵收复了汉中郡后。

    刘备也遵循了诸葛亮所提议的发展策略。

    除却在汉中及其周边应有的驻军以外。

    其余主力部众无不是堰熄旗鼓。

    并在境内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大力发展民生,着重恢复耕种生产。

    而由于益州各郡县间,山川密布,道路时常不通,以致交通不便。

    刘备深思熟虑以后,为日后大举北伐做足准备,亦是大肆征召周遭士民于农闲时召集而起服徭役,

    规定由成都始,至白水关此四五百里的区域内,大起馆舍,修缮道路。

    益州境内自汉中一战后,也是息了战火,转而进入了轰轰烈烈大搞基建的活路中。

    但境内士民,却并无丝毫的怨言。

    反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乐意接受。

    热火朝天的干着。

    这概因服徭役的时间选的都是农闲时节,此并不耽误他们耕种。

    另外,大搞基建,修路、建驿站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便于大军出川北伐,粮道运输畅通得以保证。

    又方便境内知名的蜀锦等物方便与外界取得联系、贸易。

    但路修好了,士民们也是能享有一定惠利的。

    各方面的因素掺杂之下。

    蜀地受征召服役的民众们,大多数都是持支持意见。

    益州、关陇之地都在潜心发展中。

    两方边境此此刻自是重新恢复了平静,鲜有交战发生。

    而屯于武都西北部,羌道的赵统所部。

    此刻主将赵统也趁春耕之际,召军民择周边利于耕种的田地予以屯田。

    只是由于当地气候干燥,并不适合耕耘。

    所种植的大豆、麦子产量只能是微乎其微。

    远达不到军粮自给自足的标准。

    但赵统粗略算了一番,至少这些粮食的产量足够用来酿造蒸馏酒水了。

    而后续待糜竺那面将商路铺设起来,市场于曹、孙两方境内开拓以后。

    待市场一稳固饱和,就可改换以财务、粮食换酒的以物易物交易方式,不再支持钱财珍宝。

    那样,粮秣就可源源不断流入己方。

    日后行征伐还担忧军粮不足的难题?

    即便曹、孙二方有所反应过来,加以禁止“聚仙酿”于境内的销售也无意义。

    概因人的心理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士民、高门贵族们都习惯饮用“聚仙酿”后,他们还会弃此酒水转而重新迎接老酒的怀抱乎?

    若执政者执意下达政令,不准以粮秣交换聚仙酿。

    那内部自然就会逐步生乱。

    在赵统看来,只要商路能成功铺设开来,那日后不管是发生了哪一种情况,己方都只会是稳赚不赔的局面。

    他压根无须有过多担忧。

    而就在他这段时日着力忙活农耕的事务时,至于军中之事,则一应交给了参军马良、马忠等将所打理。

    这其实也是在着重培养诸将独当一面的能力。

    若不给于尝试治军的机会,真到了需要征战一方的时候,那损失可就大了。

    就似原史上的马谡这般。

    诸葛亮为了打磨他这块良玉,培养所花费的时日可不少。

    多载下来,马谡本身的聪慧加上诸葛亮倾囊相授,让他理论学识的基础打得是极其牢固。

    可为何又会遭遇街亭那样的大败呢?

    这无外乎来源于实战的不足。

    但这也与平定益州后,蜀汉诸人的分工紧密相连。

    以主君刘备,谋臣法正为首的一众人,则主出征于外,开拓疆土。

    诸葛亮则负责留守后方,稳定民生,居中调配,为前线输送军粮的同时,又保证后方不生乱。

    连诸葛本人都鲜有统御将士的机会,再其麾下的马谡自然也只能是少了接触军旅的机会。
第三百九十四章 参狼之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