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成了大明勋戚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70 冠名沈学 (二合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畅想中文网

    但是客观来说,距离开宗立派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更别说用姓氏去官名学派。

    或者更简单粗暴的扯下遮羞布,沉忆辰的学术观念,在京师被传统理学界给批判为“歪理邪说”,还有言官向皇帝弹劾“妖言惑众”。

    但凡不是朱祁镇有着严重的逆反厌学心里,再加上自己当时有着王振这个阉党老大当“靠山”,换做是一般人还真扛不住外界攻击,更别说把观念发扬光大出去。

    后来沉忆辰出镇山东,也没时间来完善宣扬自己的学说,某种意义上“着书立说”的成就,依旧不算太完美。

    “沉提督?”

    看着沉忆辰半天不说话,徐东海有些疑惑的提醒了一声。

    “喔,你继续说。”

    沉忆辰回过神来随口应了一声,他确实没想到就连京师都没几个人认同的学说,能在千里之外的杭州府讲经论道。

    不得不说,江浙地区自古学术环境良好自由,许多学派大儒均诞生于此。比如明朝着名的王阳明心学、泰州学派、东林学派、浙东学派等等。

    继续说?

    听到沉忆辰这句话,徐东海有些懵圈,自己不是说完了吗,还继续说什么?

    没办法,现在已经不是当初的布衣白丁,沉忆辰身为上官,他要继续说徐东海只能从命。

    几年官场生涯下来,不仅仅是沉忆辰变得圆滑世故,徐东海同样磨平了很多棱角。

    “西湖雅集有大明文坛道场的别称,各路大儒士子均想借此机会扬名立万,达成文人立言之功。”

    “提督乃大明魁首,要不趁此机会辩经证道,把沉学发扬光大?”

    徐东海才华学识并不低,如果不是遇到沉忆辰这种不世出的天才,恐怕也能在应天府科场成就一段佳话。

    入仕之后,徐东海一直对沉忆辰保持着关注,其中有好奇,也有不服的心态。

    沉忆辰国子监讲学的事迹,同样传到了徐东海的耳中,他很清楚没有经历过辩经论道的学术观念,是无法得到天下文人士子的认同。

    前面的“沉学”称谓,更多是一种恭维。

    三不朽乃文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徐东海就不相信,沉忆辰不想着书立言流芳百世。

    西湖雅集,便是证道场合!

    说实话,沉忆辰向来对这些文人大儒的讲经论道没有兴趣。

    因为在他看来,儒家发展到程朱理学,把孔孟学术观点,架上“圣人言”的神坛,不允许任何的质疑给修改,就已经把路给走死了。

    再怎么辩经,就跟八股文一样,无法跳脱出“格式”的限制,最后不过是说一堆“假大空”的废话。

    可是不喜欢归不喜欢,经历过这几年仕途生涯,沉忆辰清晰的认识到华夏文明,走进了固步自封的死胡同。必须得有个人站出来打破这一切,就如同欧洲的“文艺复兴”一样,从思想源头上注入活力。

    否则自己立下多少不世之功,都仅能治标,不能治本!

    对于别人而言,文人三不朽中立言最简单,立功次之,立德最难。

    但是对于沉忆辰来说,想要推翻这个世界的观念去立言,才是一条最难走的路。

    吾道依旧孤独。

    /50/50448/14988735

270 冠名沈学 (二合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