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博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秋收,因为产量更加高的农作物都是在秋天成熟的,比如说晚玉米,红薯,土豆等,到那个时候,老百姓恐怕会被巨大的丰收而彻底的吓晕,而到那时整个北方就会固若金汤。
有好的就有坏的,百姓们有了粮食,对于谁的打击最大,一是粮商,二就是地主阶层。
作为大明北方最大粮商的朱舜,最近也有些发愁,今年的老天太给力,出了旱灾,什么蝗灾,雪灾等自然灾害仿佛都在远去,完备的灌溉设施,合理的规划安排,让今年的大规模旱灾对于粮食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甚至说几乎没有影响,大明的粮食远远地过剩了,粮价,唉,不说也罢。
为了稳定粮价,朱舜下发了政令,各地的粮价均不得低于一元两石的价格,是的,他卖出的粮食就是一元两石,现在回收的也是这个价格,这就很无奈。
赔本的买卖,这谁会做?
大明信王这个冤大头就做了。
没办法,谷贱则伤农,为了不让老百姓受伤,只能朱舜这个傻王爷自己受伤了。
已经吃过一次亏的其他粮商在看到朱舜名下的粮行这样的做法之后,一时间纷纷无语凝噎,这是不给他们活路的节奏。
转行吧,粮食这一行业有朱舜这个无赖的存在,他们已经没有希望了。
转行的可不止他们,还有一些人,也开始转行了。
这群
人就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另一批人地主。
粮食丰收了,他们交的税多了,这个他们不说什么,因为和以前比较一下,他们发现就是这样,他们土地里的产出也比以前一年的产量要高,要说他们应该开心才是。
但是看着眼前自家的土地他们欲哭无泪。
为啥?
没人干活了。
是的,没人给他们干活了。
以前他们的土地可以租给老百姓,或者养一些长工干活,但是这几年朝廷的大建设抽走了大量的劳动力,再加上朝廷新出的土地政策,他们的土地没人愿意租,而雇佣工人的成本翻倍增加,特别是在今年夏收之后,他们发现就是工钱再翻一倍也没人来给他们干活了,他们真的要哭了。
土地那么多有什么用,没人种,每年还要交高额的税务,简直就成为了累赘,看着麦茬地,一个个地主抬头望天,老百姓都在翻耕自家的土地准备种玉米,而他们只能干看着,怎能不让他们着急?
转型就成为了他们现在的选择之一,另一种选择就是购买机械自己耕种。
蒸汽机械小型化,可靠化之后,朱舜就让人研制出了农用的蒸汽机械,不过还没有推广开来,荷兰人在山东见过的,那是实验性质的,不过现在机会来了,朱舜当然不会错失这个机会,要不然粮食上的大窟窿怎么补?要知道北方的大建设,花钱可是非常多的,这些钱大多是朱舜卖粮食的钱。
自己耕种费时费力,投入太大有些得不偿失,所以转型就成为了他们必选的选项。
这个时期最有钱的除了商人群体,余下的就是地主阶层了,朱舜已经盯上他们许久了,所以这个博弈可以说是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今年的夏收不过是一个爆发而已。
“让咱们的商业钱庄动起来,准备了这么长时间,就为的是这个时候。”
朱舜对着大明人民钱庄的大掌柜以及商业钱庄的掌柜们说道。
“不要怕他们还不起,让他们把家产作为抵押,前期评估一定要做好,别到时候一屁股烂账。”
这一次是钱庄系统的会议,朱舜把自己能想到的一些情况都要说透,好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同时大明人民钱庄这边做好配合,在咱们钱庄有大量存款的可是适当的给他们一些优惠政策,那些那些金锭银锭以及成车的铜钱的,呵呵,能赚多少就看你们的本事了,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在他们身上割一块肉下来。”
“哈哈……”
朱舜说完整个会议室内的笑声响成一片。
是的朱舜盯上了地主家里存的那些金银铜了,谁让他们有藏东西的习惯呢?
金银铜本身的价值并不高,当人们赋予它价值时,它才会是有价值的,当金银铜可以用纸片片购买,而它们本身买不来东西的时候,金银铜的货币作用已经不存在了,毕竟拿着它你买不来任何东西!
这也是纸币和旧金属货币之间的博弈。
第三十六章 博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