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百姓们的幸福[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场,那么等市场饱和之后,那些新开办起来的企业该怎么办?

    这个时期的大明总共才两万万四千万人口,朱舜他们控制的区域的人口,在今年才突破一万万,达到了一万万八千万的规模,在去年他们控制区域的人口刚过亿,还不到后世河南省一个省的人口,市场能有多大?

    所以饱和这个看似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就这样在朱舜无意有意的情况下出现了。

    那么朱舜的第三步就不得不走了。

    其实朱舜的第三步早在开始建造火车的时候已经展开了,火车的大面积运行和建造,在前期需要耗费大量的钢铁,也就是铺设火车运行的道路,那消耗的钢铁可以说是海量的,这让过剩的钢铁有了一个去处,同时也让钢铁的价格开始拉升起来,但是百姓们这个时候对于钢铁的需求量已经减小,钢铁的升值对于他们的影响不大,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些新开办起来的工厂。

    其实这个时候朱舜才发觉许多小说上提及的一上来就建造铁路那纯属扯淡,当老百姓家里连一把菜刀也没有的时候,你敢铺设铁轨试试!

    一夜之间不把你扒光才怪,几天过后,那些铁轨就会变成菜刀、锄头等物品出现在百姓们的家里,让你哭笑不得,还对此一点办法也没有,你信不信?

    只有在百姓们的需求都满足之后,再开始铺设铁轨,才不会发生扒光铁轨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百姓才算是真正的过上幸福生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仓廪实而知礼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这个时期的企业该何去何从?

    “那些倒闭的工厂,一部分受到了鼓动,另一部分则是市场的自然规律。”

    把自己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给天启皇帝解释完之后,朱舜已经口干舌燥了,喝了一大杯茶水,才开始说出今年第一季度税收下滑的原因。

    “受到鼓动?”

    天启皇帝皱了皱眉头,他有些不相信朱舜说的话。

    “是不是情报部的人发现了什么?”

    “哈哈,这可不是情报部的功劳。”

    朱舜哈哈一笑,这让天启皇帝更加的疑惑了,难道自己这个弟弟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你以为咱们在去年的那场战争已经结束了?嘿嘿,没有!”

    朱舜一脸的冷笑。

    在明朝待的时间也不短了,许多人和事,朱舜现在也看的明白,士大夫的贪婪是没有一点下限的,而士大夫阶层的铁杆盟友地主阶级贪婪程度不比士大夫阶层的高。

    明面上的战争结束了,但是暗地里的交锋不过是刚刚拉开帷幕,而去年冬天暗处的战争连开幕式都算不上。

    “其实你想想,以前地主们过得是什么日子,再想想现在已经成为商人和工厂主的地主阶级过得是什么日子,就会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朱舜收起自己冷峻的表情,一脸的淡然,仿佛这件事情早就在他的预料当中。

    “以前地主家的日子?”

    天启皇帝轻声呢喃道。

    地主顾名思义土地的主人,在古代可以说最令人羡慕和向往的一个阶级了,只要有土地,大量的土地,他们就可以衣食无忧,富贵一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百姓们只有依靠土地生活,没有土地就没有粮食可吃,就会被饿死,所以只要掌握土地,那么至少就饿不死,不像现在的大明,没有土地可以去工厂打工,赚到的钱比种地好的太多了,所以人们对于土地的依赖就小了很多。

    跑题了,还是说说当时地主家的日子吧。

    土地很重要,就有人想办法弄到更多的土地,自己种不过来就租给其他人耕种,或者雇佣其他人耕种,这也就是初期的地主和长工、佃农的由来。

    这样一来拥有土地的地主可以吃饱,收的租子可以换取更多的土地,这也就成了大地主,当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地主阶级完全就可以混吃等死,就像后世说的啃老一词一样,地主阶级啃得不是老,而是百姓!

    躺在床上,完全就不用为赚钱发愁,仅凭地租他们就可以花天酒地,这样的日子谁不想过?

    特别是在宋朝以后,地主和士大夫联合起来,不用向国家做出一点贡献就可以大富大贵,奢靡无度,可是现在不行了,朱舜给大明带来了太多的改变,让这些地主们都有些无所适从了,同时也让地主对信王的怨气颇重。

    (本章完)

第九十二章 百姓们的幸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