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山海关卸粮买马、补给物资、顺便打探了几天军情后,心中已经有了计划的郑成功和张名振,也就再次踏上了继续北上的征途。
当然,为了保密,船队这次航行时选择了离岸较远的航线。
反正有罗盘和其他西方来的航海定位工具协助,哪怕离岸五十里以上、看不到陆地航行,也绝无问题。
辽西走廊一共有四百里陆路,都是狭窄泥泞的烂地。
从山海关算起,到塔山就有二百六十里。塔山到杏山还有六十里,杏山到锦州还有四十里。
至于松山,则离海边稍远一些,跟上述提到的几个据点不在一条线上,要从杏山往北深入内陆再走五十里。
一路上,郑成功和张名振都有仔细看过海图,知道塔山和杏山还有可能救援,松山基本上就别想了,离海岸太远了。
而具体怎么救塔山和杏山,也得从长计议。
所以,郑成功少不了跟吴三桂派给他们的联络军官、乃至夷丁突骑队率,都深入聊聊。
……
这天,船队才刚出航第一天,郑成功跟吴三桂派给他的人稍微聊了一会儿后,正事儿还没怎么谈,吹牛逼模仿榜样的毛病就先犯了。
郑成功:“哦?张都司,你说你两年前也见过沈大哥?那你倒是再说说,我是不是颇有沈大哥几年前的风范?”
原来,郑成功对面的那位海防都司,便是吴三桂麾下的张国柱,两年前负责跟沈树人交接过军粮。
张国柱已经听说,自己的有一定的包含关系。关宁军的骑兵在最鼎盛时号称有三万,不过这么多年败仗损耗下来,能剩下万余人就很不错了,还是辽西将门各部共同掌握,吴三桂如今并没有全部的关宁军指挥权。
而夷丁突骑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也就一千余骑,平时分为二十余队,每队五十人设队率,直属于吴三桂指挥。张国柱并不属于夷丁突骑,他这次只是负责联络和带路。
今天跟来的两个队率,一个叫臧世威,一个叫佟国章,一听姓就知道有满蒙血统——但不要误会,并不是姓满蒙姓的人,都是反明的鞑子。
吴三桂麾下的夷丁突骑,本来就由异族血统的人为主,否则也不会叫“夷丁”了。
任何时代,都有效忠汉人王朝的外族人,理论上当年奴儿哈赤自己都是大明建州卫的,就算现在黄台吉建立了清,也依然有少数悍勇的满蒙族裔肯为大明而战。
崇祯二年、黄台吉绕过袁崇焕偷袭的那次京城保卫战中,就有带有草原血统的将领满桂为大明战死。
所以,只要继续忠于大明,无论什么民族都是可以用的。
这臧世威和佟国章拿着二十两的金锭,虽然不至于被收买,但掂了掂分量,还是忍不住感慨。他们都是粗人,也不知掩饰,臧世威就心直口快地代表大家问道:
“郑大人,这在南方,将校出征,都是这般厚赏士卒用命的么?那你们南方的兵,是不是个个为主帅效死?
咱吴军门对我等夷丁突骑,已经是一等一的厚待了,普通士卒军饷才发两成,关宁骑兵才能发足额,家丁能领朝廷定例两到三倍的军饷,也不过每月五六两银子。
我们夷丁突骑拿的最多,每月十几两,那都是吴军门随时让咱护卫冲阵,都要刀山火海一样上的,眉头都不能皱一下。稍有犹豫,便会被军法责罚,贬为普通骑兵。你们这一个普通水手出海的加赏,都能抵得咱夷丁突骑的月军了。”
明末军队的军饷,也是两极分化很严重的。卫所军屯那些毫无战斗力的,克扣到一两成、自食其力都是正常操作。但家丁和精兵拿的钱,反而会比朝廷定额还要高。
将领们也是知道的,到了打仗的时候,全靠这些少量的精兵和家丁卖命,朝廷定额的死工资可买不到死士的效忠。
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