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元璋:咱真不想当皇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朱头,这可是你逼我的![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允熥见老朱不洪武挥鞭了,胆子渐渐大了起来,给老朱上了说教的口吻。

    「皇爷爷,皇帝不是你这么当的!」

    老朱闻言冷哼一声,在心里给逆孙加了一百鞭子,打算一会儿歇过来就开工。

    「咱当了半辈子皇帝,还不如你个刚断奶没几年的娃娃?」

    「皇爷爷,皇帝是管大事的,不是整天盯着鸡毛蒜皮的小事的。」

    「如果啥事都让您管,那您养那么多官员干嘛,让他们吃白饭吗?」

    老朱闻言龙眼再次瞪起来。

    「你懂什么,咱那是不放心他们,怕他们糊弄咱!」

    「你个逆孙别狡辩了,赶紧给咱趴好,咱打烂你屁股还得去批奏折呢!」

    「皇爷爷,您能不能让我把话说完!」

    老朱冷哼一声,明显处于暴怒的边缘,但却没有打断朱允熥的话。

    「皇爷爷,请您想一想。您能坚持几十年每天上朝,每天处理这么多奏折,但不代表大明的其他皇帝能做到呀!」

    「您看看历史上其他朝代的皇帝,他们有谁像您这么忙?」

    「就算孙儿也能像您这样,那孙儿的儿子、孙子,也能做到您这样吗?」

    老朱听到朱允熥这样说,还真认真地思索起来。

    他自认算得上勤政的皇帝,谦虚点说在历朝历代的皇帝里,单论勤政的话他至少能排前三吧?

    但正如那逆孙所言,他能做到这么勤政,可不代表老朱家的后世之君也能做到。

    一旦有那么一两个懈怠之人,大明的国事岂不是耽搁了?

    老朱想到这儿,并未觉得自己有错,只觉得自己该将皇帝如何上朝,每天批阅多少奏章之类的写到皇明祖训里,将其制定成祖制,让后世之君去遵守。

    至于逆孙不勤政,那就打到他勤政为止!

    「说完了?」

    朱允熥一听这老头的语气,就知道这老头完全没听进去,吓得他赶忙补充道。

    「没!」

    「皇爷爷您再想一想,历朝历代像您这么英明神武、明察秋毫、聪明睿智的皇帝能有几人?」

    老朱听到大孙这番彩虹屁,老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

    如果是对外人说嘛,他肯定是要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类的放在自己前边,然后自己屈居第五的位置。

    但对上自家大孙就不用顾忌这么多,微笑着点头应了就是。

    「咱私底下说,比咱强的应该是没有,哈哈哈……」

    老朱开心地说完,再次挥舞下鞭子吓唬道。

    「你以为拍咱的马屁就能逃过这顿毒打了?」

    「咱告诉你,门都没有!」

    朱允熥见老朱不要脸地承认了,赶忙顺势说出接下来的话。

    「皇爷爷,孙儿可不是拍您马屁,而是在跟您陈述一个事实。」

    「您就是英明神武,明察秋毫嘛!」

    「但您想想,您能保证咱们老朱家的后世子孙,个道。

    「皇爷爷,这事其实可以通过制度来确定下来。」

    「什么制度?」

    「孙儿是这么想的,既然咱们不能保证后世之君的聪明与否,那就得给他们准备一个秘书班子,帮着皇帝处理事情。」

    「比如说,让秘书班子先看一遍奏折,然后写上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看过之后觉得可行,就在上边写个准字。」

    朱允熥说的这个在后世一点都不新鲜,甚至过不了几十年,就会成为影响大明皇帝首选的制度——内阁制。

    历史上的内阁,就是替皇帝草拟处理意见的一个机构,只是随着大明的皇帝越来越懒,内阁的权利越来越大而已。

    但从整体上来说,内阁制还是利大于弊。不仅极大地缓解了皇帝的工作压力,更是将皇帝执政水平拉回到平均水准以上。

    哪怕大明后世出现了几十年不上朝的嘉靖、万历两个皇帝,大明依然没有崩溃,就是因为有内阁制度的辅助。

    老朱听了大孙的话也颇为意动,他在废除丞相后,也搞了些翰林来充任秘书。

    不过,他个人精力旺盛,根本不用别人替他出主意,渐渐就将翰林制度废了,变成了自己一个人治天下。

    现在听到大孙的提议,他觉得倒是可以把馆台制度重新捡

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朱头,这可是你逼我的![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