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君前献策(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半个月后,四月初,朝廷吏部的授官终于有了结果。
胡安国授太学博士、提举湖南学事,潘伟授承务郎、知郓州阳谷县,皆为从八品,都是外任官。其他人各有任命。
潘伟得知自己的任命,有点失落,虽然能作为一县之主颇有实权,但毕竟不是京官。
武植听到潘伟要去阳谷县当县令,他不禁乐了:“阳谷县啊,不知有没有老虎?不知有没有西门大官人啊?”看到潘伟情绪有些低落,便安慰他道:“到那边好好干,不出几年就会高升回京的!”潘伟听了唯有点头称是,心中却在打鼓:几年后回京?谈何容易啊!
殿试后,所有新科进士都是天子的门生,所以还要进宫拜谢皇帝,这就叫“阁门谢恩”。阁门谢恩后,所有新科进士就要开始走马上任了。
临行前,武植和潘伟彻夜长谈,武植特意叮嘱他关注几件事:一是到任后要抓住财权和人事权,整顿吏治,树立权威;二是要坚持练武;三是要发展经济,关注民生,打击盗匪,搞好官商关系;四是要注意山上老虎。
潘伟已经被武植的才华彻底折服了,自然对他言听计从,虽然奇怪他最后怎么提到了山上的老虎,但还是点头称是,牢记于心。
潘伟不像别的衙内纨绔,所以武植也欣赏他,愿意帮助他,虽然山上的老虎他是临时起意恶作剧般添上去的,但无伤大雅。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翌日辰时,暮春,风和日丽,宜远行。武植和小娥把潘伟与王二送出新宋门,在依依惜别中,潘伟和王二坐上马车,踏上了前往郓州阳谷县赴任的旅程。武植把马车送给他们使用,马车本来就是潘伟出资购买的,这也叫物归原主了。
送走潘伟和王二后,武植也开始走马上任,他的办公地点在编修敕令所,隶属枢密院,就在皇宫大内中。敕令删定官,为敕令所提举的下属官员,负责敕令的校对删定工作,正八品。
宋朝官员履新,报到手续颇为麻烦。武植首先要到吏部去报到,验明正身后由吏部出具“告身”,即官员任命书,再由吏部填写出具官员“请受文历”,即官员请领俸禄的凭证;然后还要到所属衙门去签名报到,领取牙牌,即官员身份证,京朝官可以凭此牙牌出入宫门。
由于编修敕令所就在枢密院,武植只能凭“告身”经由门官引路入宫,到达右掖门东去街北廊的枢密院,进入编修敕令所,跟祥定官刘致签名报到后,才领到了牙牌。当季的官服和常服也给他发了下来。
刘致对他颇为客气,事无巨细帮他完成签到。状元郎的大名现在是闻名京城,搞不好人家哪天就变成自己的道:“皇上口谕,宣武大人上朝!”
“宣我上朝?”武植心中一愣,他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八品京官,又不是朝官,哪有机会上朝?武植听罢,只是奇怪地看着这个宦官,没有动弹。
“这位中贵人是不是弄错了?”武植疑惑地问道。
“咱家没有弄错,宣的就是武大人!”宦官见他无动于衷,有点急了:“快点走吧,武大人,皇上正等着呢!”
武植见他焦急惶恐,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这才慢慢地站起身,随着他往外走。
“敢问这位中贵人是哪个?官居何职啊?”武植笑着对在旁边带路的宦官问道。
“咱家杨戟!暂列内侍殿头。”宦官恭恭敬敬地对武植道。
“杨戟?”武植心中一动,脚步顿了一下,侧身盯了杨戟一眼,随后继续往前走。
这个杨戟,可不是省油的灯啊!
他跟童贯、梁师成、李彦等宦官一样,都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都是赵佶的朋友,这些宦官由于身体缺失,一般心里都不太正常,能跟宦官交朋友的皇帝也都不是好鸟。这四个阉人在徽宗朝时备受赵佶重用,权倾一时,却都秉性不端,肆意妄为,弄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混乱不堪,都是祸国殃民的阉贼!特别是童贯,明明对军事一窍不通,却硬是被赵佶这个混蛋给提拔为枢密院使,掌管天下兵马,搞得宋朝的兵马怂的就像裹小脚的娘们一样,根本挺不起来,任人欺负,以致最后丧送了北宋江山,导致了“靖康之耻”,弄得山河破碎风飘絮。
所以,武植一定要想方设法把这些阉贼拔除掉,绝不能让他们有为祸朝廷为祸人间的机会!
“杨殿头,敢问陛下宣我有什么事?”武植走着走着又侧头对杨戟问道,他很想知道赵煦找他究竟是为了何事。
“哎呦,武大人,咱家哪知道啊!”杨戟躬身小心地说道。
&n
第二十五章 君前献策(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