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京城团聚[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数天后,武植定制的酒瓶终于烧制成功,出窑了。

    他跟着报信的伙计来到吴家彩瓷作坊,坊主吴刚迎着他走近瓷窑,只见窑门前一溜摆放着一排排的瓷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众烧瓷师傅正围在旁边饶有兴致地指指点点,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特漂亮的瓷瓶,好奇心四起。

    武植认真地从头到尾检查了一般,发现烧制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虽然也有一些残次品,但基本上都能照着他设计的样式烧制出来,高低大小基本一致,颜色图案也基本一致,瓷体晶莹澄亮,手感光滑细腻,字体清晰有韵,瓶盖套上也正合适,密封严实。

    拿在手里,武植有一种手捧艺术品的感觉。他要的就是这种感觉,高大上的感觉!

    武植心中颇为满意,经过挑拣,从中选出了五百九十二套,“状元醇”的酒瓶有三百九十套,“状元郎”的酒瓶有二百零二套,他也不计较,直接按照六百套的价钱结算给坊主。吴刚见他爽利,直接拍板说以后合作他可以让利二十文,每套只收一百八十文即可。然后吩咐作坊伙计小心包装好,轻轻装上牛车,连人带货一起送回武植家中。

    武植接着找来漏斗、量杯和蜂蜡,开始进行装瓶。他和小娥一起动手操作,装好瓶后,盖上瓶盖,武植用加热融化的蜂蜡一一进行弥封,使之不漏气。操作完毕,五十度的“状元郎”酒装满了二百零二瓶,三十八度的“状元醇”酒装满了三百九十瓶,每瓶都是一斤装,即六百六十一克左右,比后世的一斤,量要多些。

    事情还没有做完,这些酒瓶还需要进行包装,武植连夜设计了一套包装盒:用软木做成内径比酒瓶稍大点刚好能轻松放置酒瓶的四方形盒体,盒底用软绸布垫着,盒,武植的月收入算是相当的高了,可光靠薪俸,他不吃不喝十几年都买不起京城的房子啊!这就更坚定了他从事商业的决心。

    武植把自己的俸禄和财物都交给小娥掌管,小娥俨然成了一个小管家。

    武植只好托牙人帮忙找了一间更大的独门独户的出租宅院,也在保康门附近。他跟旧房东断订了旧租房契约后,又跟新房东签订了新的租房契约,找了个合适的日子,找来林冲和王进帮忙,四人收拾好行李和蒸馏酒的设备,打包好酒坛酒瓶,雇了一辆牛车,慢慢搬到新的宅院去住。

    新的宅院月租三十贯钱,很贵,不过宅院挺宽敞,有十多间房屋,配套齐全,可以有多余的房间作为蒸馏房和贮藏间,甚至还能建起实验室。

    搬到新家,蒸馏房只能重新设计和扩大了。于是,武植找到谭四,要求他先停止包装盒的制作,先把蒸馏房给弄好。

    谭四带着三个帮手,四人加班加点,熟门熟路,用了四天时间才把新的蒸馏房给建设好。新的蒸馏房比以前要大了很多,建有五套蒸馏设备。建设好蒸馏房后,谭四回去继续把包装盒给制作起来。

    在期待中到了第五天,请假后,武植和小娥从中午开始就在汴梁城西水门码头等候,看着船进船出,一直等到天黑,都没有接到人,两人都有点懊丧,失望而归。

    翌日,五月初十的中午,武植继续请假,和小娥继续在西水门码头等候。待到申时正刻(即下午四时),日头西斜,迎着斜辉,一艘有点眼熟的客船缓缓地驶进了西水门码头。随着船只渐渐靠近,武植和小娥一下子就见到了正站在船头张望、指指点点的众人,武修、凤娘和金莲都赫然在列!

    一阵惊喜瞬间涌上心头,武植和小娥都高兴的扬起手,向船上的众人招手示意。船上的众人也看到了武植和小娥,顿时也兴奋的挥舞起手来。

    等船靠岸泊住停稳,武植一个箭步就跑上船,一一向武

第三十一章 京城团聚[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