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朱武一家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江宁城西南十五里有一处板桥庄,隶属江宁府上元县治下。
板桥庄靠近江宁城通往太平州当涂县的官道,故而往来商旅繁多,又因庄子上开设了许多邸店、货栈、食肆,供贩夫走卒歇脚,因而也被往来客商称作板桥店。
板桥店往西二十余里,就有一处狭窄渡口,可供数艘江船停泊,每日横渡大江,往返运送两岸百姓。
板桥店水网密布,地势平坦,自古便以土壤肥沃成为江宁地区重要的稻米产地。
江宁城中,就有不少高官显贵人家在此置办田产,大大小小的水稻田,早就被权贵瓜分一空,绝大多数自耕农只能成为官宦人家的佃户,只有一些犄角旮旯里的散碎田地还留在当地百姓手里。
板桥店南面地势低洼,一到雨季容易积水,到处泥泞一片,有条件的人家早早搬到了地势较高的北面和东面,留下的大多是些外乡户和贫困佃户,以及一些辗转各商户干苦力的力夫。
这里破烂的窝棚随处搭建,有一两间茅草盖我随小叔!”
杨巧莲破涕为笑,在儿子屁股蛋扇了一巴掌:“要是你小叔还在,说不定早就混得一官半职,咱家也不至于流落到这人生地不熟的江宁来....”
顿了顿,杨巧莲又忍不住埋怨道:“可惜你小叔福薄,全家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到头来连州学都没来得及考,人就没了,白白浪费了许多钱粮....”
朱武皱皱眉头,不高兴地道:“好端端的说这些干嘛?让娘听见又得闹心!”
朱武拍拍儿子脑瓜:“带上大丫,自个儿出去玩去!”
朱亮欢呼一声,叫醒妹妹朱芳,兄妹俩蹦蹦跳跳跑到小院里玩芭蕉叶。
杨巧莲也没耐心敦促儿子认字,她本是定远县商贾杨家庶出的女儿,幼时在杨家的供养下念过几年私学,稍微年长些杨家就不许她继续留在学堂,把她当作杨家一件待售的货物,四处张罗婚事。
恰巧定远县朱家大郎也四处托人说媒,一来二去杨巧莲就嫁给了朱武。
按理说杨家在定远县也算有头有脸的富户,和世代务农的朱家门不当户不对。
可偏偏那几年,朱家小郎聪颖好学名声在外,又是县学重点培养的生徒,据说写的文章连州府几位主官看了也叫好。
定远县人人都说朱家小郎将来一定是做官的料。
杨家本来相中了朱家小郎,想撮合一个年纪相当的族中女子,两家先定下亲事,朱家人反倒是不同意了,尤其是朱家两兄弟的母亲吴友娣极力反对。
吴友娣虽说是个农妇,但也有几分心眼。
自家小儿子读书成器,将来考科举做官,迎娶的必定也是宦官人家的闺秀,岂能白白让杨家占了便宜?
吴友娣借口长兄不成婚,当弟弟的先定亲不合规矩,不同意拿小儿子和杨家联姻。
杨家退而求其次,把庶出的杨巧莲嫁给吴友娣的大儿子朱武。
反正杨巧莲只是杨家庶出女儿,就算最后朱家小郎做不了官,投资失败也没有什么损失。
杨巧莲出嫁的时候,一向吝啬的杨家倒也给了些丰厚嫁妆,算是和朱家结下善缘。
朱家凭借杨巧莲带来的嫁妆资助,倒也过了几年顺风顺水的日子。
没曾想,遇上天杀的契丹人南侵,竟然一直打到淮南,濠州也着实动荡了一段时间。
朱家小郎不幸落入契丹人手里,自此下落不明。
家乡被毁,朱武只能带着妻儿母亲,随流民南下逃入唐国境内,颠沛流离最终得以在板桥店安家。
想到这些年受的罪吃的苦,两口子默然不语。
朱武叹口气道:“是俺没本事,让你们娘仨跟着俺受苦了!”
杨巧莲抹抹眼角,不轻不重地在男人胸膛捶了一拳,低声道:“憨瓜,要是看不上你,当年我才不会嫁给你,还跟你生了亮
第一章 朱武一家子[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