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银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回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吸纳的流民以及黄巾军,则在外围布置村庄,且要将他们打散,让流民和黄巾军混居,每个村庄要派人进行管理,同时将青壮编练成军,防止他们搞事。

    这样一边控制他们的家属,一边控制这些青壮为军队,重新打乱他们的社会关系和组织结构,就不用担心流民和黄巾军串联起来出乱子。

    在得到沈晨的建议后,邓昭和沈真他们都觉得十分高明,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华夏历史几千年来,各路军阀都是这么做的。

    甚至不止军阀流寇,就连朝廷也这么做。

    比如汉朝派去守徼乘塞的边卒,就被允许带着随军家属前去。

    还有明末大顺军老营,也是随军家属营。

    作为流民来说,家人是他们唯一的牵挂。基本上只要控制了家属,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军队。

    而且还能激励士气,说家人就在他们身后,若是不死战则家人必亡之类。

    因此将军队和家属分别管控,就成为了重要控制手段。

    不过这样做有利也有弊,控制家属确实可以控制军队。可一旦家属营被袭击,军心立即就会涣散。

    李自成的大顺军在与清军于富池口一战当中,就是清军突袭了大顺军老营家眷,导致军队瞬间崩溃,士兵们都想去找家属,无心恋战,兵败如山倒。

    所以这么做只是短暂对黄巾军和流民收纳出来的青壮士兵进行控制时的做法,等将来军队规模成型之后,就没必要这么做了。

    等到一月中旬,在宗族待了差不多二十多天后,沈晨和邓洪就得再次启程,前往襄阳上学和赴任。

    而在这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沈晨也重新对宗族进行了规划。

    他的规划条理设计还是比较清晰的,在主方向上,还是继续种田,招纳流民为主,另外就是开始搞副业。

    沈晨是希望将彩瓷和烈酒暂时作为支柱产业撑起黄门亭的经济,因为现在他们的收入来源大头依旧是售卖粮食,其它收入很少。

    虽然粮食很重要,但从阜阳即便是买生铁也需要大首辅一般会兼任三公三孤,是正一品或从一品,可内阁首辅见到司礼监掌印太监会把他当成普通正四品吗?

    所以同样的道理,作为刘表身边陪伴的幕僚,即便只有三百石,那些州府从事也已经算是中高层官员,仅次于蔡瑁、蒯越、黄祖、张允、刘磐等人。

    湖阳县令只要不蠢,自然会出来巴结。

    不过他之所以出来迎接的主要原因其实不在于巴结邓洪,在这个官员一言不合就弃官跑路的年代,很多官员还是很有气节。

    主要是去年夏天发生了全国性大旱灾,不仅关中和关东地区受到影响,南阳和淮南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

    湖阳境内的主干河流是比水,也就是后世的唐河,水位下降得厉害,百姓取水困难,不得不选择开挖水渠,以此灌溉农田。

    但挖水渠这个工作量非常大,上下游都要取水,水位越降,水渠就得挖得越深,需要调动全县百姓参与进来才可以。

    结果就在这个关口,当时还只是主记室史的邓洪向刘表进献了龙骨水车,然后在南阳各地推广,刘表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这半年时间,邓洪跑遍了半个南阳。

    当时湖阳县也正面临着缺水的尴尬,邓洪送来龙骨水车之后,县令召集全县工匠加紧赶制,制造出了上百架水车放在河边汲水,解决了燃眉之急。

    于是邓洪在湖阳乡野自此声名大振,听闻帮助湖阳百姓解决了用水困难的恩人路过,湖阳县令自然感恩戴德,邀请他去县衙相聚。

    wap.

    /50/50582/14178905

第四十八章 回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