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银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六章 各方态度[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眭亭辩经之后,沈晨的名望渐渐在乡野和整个荆州传播。

    襄阳周边各县城乡亭,都知道在隆中乡的眭亭有一位十二岁的小郎君,不仅品德极好,而且才学极佳,甚至领兵打仗,击败过曹操,因此名满荆州。

    但目前也仅限于此,一夜之间成为名士大儒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不仅跟才学年龄有关,还跟世家门阀的推动有关系。

    当时名望传播,仅仅靠乡野的话,根本传不了多远,还得靠上层赏识,以及世家门阀的推动。

    沈晨有乡野名望,刘表站在他身后,乡野和上层没有什么问题。但中间的世家门阀都是一门心思想投奔许都朝廷的,还有大量南下避祸的名士大儒也心向天子。

    所以在他们看来曹操现在正在“匡扶汉室”,沈晨与他作对,那就是在阻碍汉室复兴。因此想让他们帮沈晨扬名,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就造成了沈晨虽有名望,不过却很难广泛传播出去,也得不到那些世家门阀、名士大儒的认可,只能在乡野流传。

    但即便如此,在十二岁这个年纪取得如此成就,也很了不起。孔融小时候,也不过是因为让梨而被大家夸赞,他却已经能做到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令世人为之瞩目。

    当天邓洪和刘先回去之后,就向刘表汇报了情况。

    刘表向来都有自立之心,对荆州那些劝他归附的大儒名士以及中下层世家没什么好感,听到沈晨挫败了他们的攻讦,大为高兴道:“阿晨确实聪慧过人,没有令我失望呀。”

    邓洪忙道:“阿晨说,这都是因为时常向明公请教的缘故。古人云,分辨是非,祛邪扶正。是明公教会了他微言大义,知道曹操不过是窃国之贼,明公才是匡扶汉室之人,因而愤然抨击。”

    “善。”

    刘表微微点头,环顾左右说道:“阿晨虽然年幼,但可为南州名士冠首也,待他再过几年,我必召他入仕。”

    邓洪说道:“多谢明公,阿晨也早就想为明公效力了。”

    “嗯,你们先去吧。”

    刘表挥挥手,示意他们可以走了。

    邓洪与刘先便告辞离开。

    等他们走后,刘表眯起了眼睛,开始思索。

    他目前想自立的意图,除了身边人以及那些极为聪明的人以外,还很少有人知道。

    真正他的意图暴露到全天下人都知晓,要等到两年后。

    长沙太守张羡响应朝廷号召对抗刘表,被他平息,吞并了张羡的部队,带甲之士十多万,拥有荆南甚至染指交州之时,才渐渐被人发现。

    因为在那之后,他就开始不向朝廷进贡,做了不少逾越法度不安本分的事情,还郊祀天地,礼仪拟指君主。

    届时刘表之心,路人皆知,基本上就差称帝了。

    但目前荆州心向汉室的人太多,他还不敢暴露自己的想法,因此也只能隐晦支持沈晨。

    不过沈晨是力主抗曹的人,而且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才,他也考虑清楚,等将来时机成熟的时候,一定要利用好他。

    称帝的美梦呀。

    刘表微微有些失神,看着眼前香炉缓缓燃烧起来的青烟,眼神一时有些迷离起来。

    .......

    .......

    邔县,位于汉水西南岸,距离襄阳约一百二十里,为后世宜城市城北面十里处。在当时这是一座非常繁华的城池,它的北面是中卢县,南面三十里就是宜城县。

    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世家南下避祸,使得襄阳当时极为昌盛。无数名士、大儒、世家、门阀、豪强涌入期间,居住在这周边的名士和大儒不胜枚举。

    而南方各大世家,也多居于襄阳以南,从襄阳城一直到宜城县,南方连绵一百余里,沿途一路,竹叶森森,河水流淌。

    顺着汉江远远眺望,只见一栋栋华丽的庄园耸立,碉楼豪宅连成一片。

    青石板铺成的道路,田园一望无际,朱轩軿辉,华盖连延,富商豪强世家无数,门庭车马无数,远处太山山峦翠绿,美不胜收。

    这里被当地人称为“冠盖里”,不止是它的繁华昌盛,还因为有数十家祖上出过两千石的官员定居于此。

    其中荆州八大世家,庞、黄、蔡、蒯、马、习、杨、向当中,就有数家祖居此地。

    除此之外,还有廖化家族、殷观家族、张悌家族等中小宗族栖息。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宜城到中卢再到襄阳的沿途百余里路上,无数朱门大院当中,就居住着能影响整个荆州局势的豪门世家。

    这些,王俊等人和沈晨之间没有仇恨,他们也不算什么坏人,单纯的立场不同而已,等到衣带诏后,这些名士对曹操的态度大抵也会改观。

    只是现在是公元197年,离衣带诏事件还有两年时间,荆州那些心向汉室的士人不知道曹操的真面目,因此得知刘表的态度,又得知沈晨所作所为,心中担忧也是能够理解。

    隗禧沉吟道:“刘表恐怕是真想割据南州以图自立,我等最好还是尽快往南方去避难为好,至于这沈晨嘛......现在也不用管他吧。”

    “岂有不管之理?”

    王俊不悦道:“荆州如今摄于刘表之势,各大世家皆不敢违背他的意愿,唯有我们能够据理力争,若是让沈晨这等小辈到处宣扬违抗朝廷的旨意,又得刘表支撑,那荆州岂不是成了叛逆之地?”

    和洽皱眉道:“这小辈一直宣称自己从未违背朝廷,只是说曹公非人臣,且他以报仇为名,即便我们亲去与他理论,恐怕也难以说服得了他。”

    王俊和曹操交情莫逆,可不容许沈晨诋毁,当即毫不犹豫地说道:“无妨,我就不信我们这么多专治经典的儒士,还辩不过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他不是说曹公非人臣吗?今奉迎天子,尽人臣之道,我倒要和他好好论一论曹公怎么非人臣了。”

    “子文公这是要亲往之?”

    李俨问道。

    “自然。”

    王俊点点头:“稚子之言,焉能蛊惑四方?”

    李俨摇摇头道:“不可,我们的弟子学生都输给了他,现在去,人家会说我们以老凌少。而且他与曹操有仇,只言绝不违背天子之意,只是为亲族报仇,我们也无可奈何得了他。”

    虽然王俊准备打了小的出来老的,但李俨还是觉得不妥,因为沈晨的言论其实是站得住脚的。

    他并没有攻击曹操的品德怎么样,也没有说曹操不是在奉迎天子,只是告诉大家,曹操南下征讨张绣,一无诏书,二无节钺,并不是以天子名义出兵。

    既然没有天子给的诏书和节钺,那么他对付曹操,就不是在攻打天子的军队,而是为族人报仇,攻打诸侯曹操。

    汉末以来,诸侯之间互相攻伐,本就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何况沈晨本身和曹操有仇恨,抗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曹操被扯下天子大义那道虎皮的时候,他们想要攻击沈晨,就没有理由了。

    听到这句话,王俊眉头紧皱起来,因为李俨说的也是事实。

    但任由沈晨继续宣扬抗曹的事情,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坏事,因此说道:“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他开办书院,宣扬那些大逆不道的话吗?”

    隗禧想了想道:“也不尽然,我觉得就先观望一番即可,他说得越多,就越容易露出破绽,若是以后他说了一些逆臣贼子的话,被人抓住了凭证,我们要辩倒他也很容易,到时候刘表即便是想包庇他,也难了。”

    “你的意思是,郑伯克段于鄢?”

    王俊思索起来。

    “正是。”

    隗禧点点头:“我等暂避锋芒,等他骄纵之时,再行出击。”

    “善。”

    “我觉得可以。”

    “我也赞同子牙公之说。”

    其他几名名士也都认可隗禧的话。

    王俊沉吟道:“好,子牙之言甚是有理,那便先看着,待来日再做计较。”

    这就是定下了个基调。

    不是不去找沈晨的麻烦,只是现在人家有刘表支持,再加上人家

第一百零六章 各方态度[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