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银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撤兵[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雨,黄祖也动了先回江夏休整,来日再战的念头。

    反正柴桑、彭泽、寻阳一带的百姓都被他迁至江夏,如今存粮不多,确实是一个回去休息的机会。

    让苏飞和邓龙去做准备之后,黄祖就让各部将领先回营中去。

    他自己依旧坐在堂上看着那份公文。

    长公子刘琦除了让他自行规划撤兵的事宜以外,在信中还提到现在正在江夏郡丞府做宾客的沈晨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希望他撤兵回去,尽量不要走陆路而是走水路。

    第二个建议是,如果他走水路的话,应该兵分三路,一路从瑞昌亭至江心洲,另外一路则主力回寻阳,最后一路则至黄梅亭,如此三路可首尾兼顾,防止人半路袭击。

    第三个建议是让他先搬运一部分物资放到船上去,找一个风雨小的时候,再渡江回寻阳,他们会在寻阳城接应他。

    沈晨.

    黄祖看向远方的天空,忽然有些感叹。

    原来不知不觉,都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了,当年那个跟着叔祖来江夏见自己的小孩,都已经长大成人,马上就要及冠了啊.

    .

    .

    晌午过后,瓢泼的大雨依旧还在下,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傅易山北麓的山林里,枝叶繁茂的林中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傅易山便是九岭山东麓,在柴桑县的南面,历陵县的北面,也就是后世江西德安县的正北方向。

    在靠近柴桑县的山脉北面,当地人称为岷山的一座小山丘内,正有一栋房屋。

    山里原来有一村聚,数十人口都被迁走,唯有山里留下了一些猎人居住的小屋,因年久失修不少都倒塌坏了,其中山山势陡峭,道路崎岖难行,几乎全是泥巴小道,连条大路都没有,而且翻山越岭,一路可谓是非常难行。

    不过最难的一段路也就是两条山脉,其中多有山谷小道,只要过了崇山峻岭,也会好走很多,因此数万人大军也不是不能走。

    为了保险起见,周瑜还是决定派人过去看看情况。

    数日后,派过去的人回来了,向周瑜报告了一个重要消息,那就是从瑞昌通往下雉,也就是后世阳新县的道路被山洪堵住了,走陆路就只剩下南下到南昌,走荆南回江夏。

    得知这个消息,周瑜立即就派人前往陵阳,也就是后世安徽青阳县,告知坐镇在那里的孙权黄祖准备撤兵的事情,让他提前做好准备。

    到六月十三日,孙权就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召集了鲁肃、张昭、秦松、张纮等人商议此事。

    众人分析后认为,周瑜的猜测极有可能是现实。

    历史上晋灭东吴之战,王濬在巴蜀造战船,大量碎木顺流而下,一路到了荆州。

    而刘表派遣的运粮船一路从汉水南下,自沙羡进入长江,于夏口,也就是后世武汉一带的长江流域遭遇风浪倾翻。

    许多粮食稻米和船只木头碎片顺江而下,途经枞阳安庆的时候,被江东水师发现。

    所以大家对于周瑜认为黄祖后续粮草受到天气影响没有抵达,柴桑城内的粮食不多,即将撤兵的判断纷纷持赞同意见。

    众人认为,如果撤兵的话,周瑜已经看过,走陆路肯定是走不通了,就只能走水路,走水路过大江,到江北的寻阳县,再退入江夏郡的可能性极大。

    江东水师在江面上无法与黄祖较量的直接原因在于黄祖的兵马人数众多,船只也众多,他们吃了这个亏。

    可如果下了船在陆地上与江夏水师决战的话,江东水师必然能够击破江夏水师。

    于是孙权最终下了极大魄力,决定孤注一掷,伏击黄祖!

    到了六月十四日,周瑜秘密回到了安庆。

    他下达了命令,大军即可往东,进驻皖县,也就是后世安徽潜山市。

    淅淅沥沥的大雨还在下。

    只是谁也不知道,一场酝酿已久的阴谋,正在悄然行动。

    数日之后。

    到了六月下旬,天气终于稍微好了一些。

    虽然长江依旧波涛滚滚,两岸洪水涌动,但雨小了很多,风也小了很多,离放晴应该已经不远。

    柴桑的黄祖看到这个天气之后,就决定趁着这个时候立即撤兵。

    长江的气候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变成什么样。

    也许今天雨小一些,等明天又是瓢泼大雨,再加上江面波涛浩瀚,运粮船队依旧不好过来,因此暂时退兵,等天气好转,就是最好的选择。

    六月二十一日,江夏水师,正式准备撤兵了!

    这两天身体是真的不舒服,今天吃了药症状稍微好些了,最近封控也不敢去医院,但头还是晕乎乎的,码字效率和想法都稀碎,连文笔都自我感觉差了很多。本来这几章比较重要,因为马上就是重头戏了,包括后面刘表称帝,打江东,打巴蜀,节骨眼上我状态却这么差,有点难受,可能这两天先码个4000字,等过两天我恢复了状态,病好了以后,再好好写。

    (本章完)

    /50/50582/15213299

第三十六章 撤兵[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