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博物馆启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博物馆大门刚一打开,大家像蜜蜂扑向百花园,各自奔忙着,寻找着自己感兴趣的文物。小县城不大,但博物馆可不小,比大城市的博物馆差不了多少。有的同学曾经跟着父母去上海旅游的时候,参观过上海的博物馆,但却从来没有到过家乡的博物馆参观过。因为家乡的博物馆不对普通民众开放,只是领导为了取得政绩建造的,也只是给上面来的领导参观所用的。所以,当同学们来博物馆的时候,连个导游都没有。他们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因为人多,来不及排队,他们胡乱的在博物馆溜达。发现感兴趣的就一直盯着看,舍不得离开。
“你们别在这里逗留久了,小心被这些文物吸了魂,穿越到古代去。”历史老师开玩笑地说。
“我们在看这些文物的介绍时,感觉像虚构的,文物仿佛蒙上了一层面纱,太有吸引力了,比书本上那些枯燥的文字介绍强多了,老师,我们回去你都不用讲课了,我们自己根据文物的线索查一下资料,这种眼见为实,使人印象深刻。现在看来,中学历史课本是不是太肤浅了?”一个女生向历史发了一顿感慨。
“哪有你说的这么深奥?历史书上讲的知识,这里也没有实物见证啊?”另一个女生疑惑地说。
“浩瀚的历史长河,咱们历史书上的那点知识,只是冰山一角。大家要学会通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历史老师趁机引导说,“历史书上的知识,只是一点代面,其它的要靠大家自由发挥,才能更全部的了解历史,更何况,历史本来的面目,需要同学们擦亮眼睛,通过仔细观察,看出和前人不一样的地方,这样通过认真思考,才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结论对错,要待后人进一步考证。历史就是不断要有新发现,才能更有意义。”
一帮女生纷纷围上来,几乎把历史老师包围了。几个男生回头不屑地望着她们。
“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有代表意义的,关于它的故事还有待大家深入研究,光靠眼睛看它的表面,还不足以解释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有些东西看着越是普通的,越有价值。”历史老师指着其中一块渤海国时期有点棱角的石头说。
“老师,有你说的那么神奇吗?这样的石头,大河里不有的是吗?”一个女生身体紧紧地挨着老师,眼睛快贴到石头上了,也没看出什么特征来。
“中华文明的起源,就是从这些石头开始的,大家寻着石头的足迹,探寻地球上不同种族,不同人类的起源,这个要到课外书上去寻根求源了,我们的课本只是点拨,大家一定要多读书,通过课本的一个知识点,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下午自习课,我领同学们去学校图书馆,那些图书已经闲置很久了,大家可以借阅,利用课余时间,把想要了解的知识做好笔记,以便日后查阅。”历史老师一口气说了那么多,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班主任老师胡迟背着手轻松地溜达着,好像历史课没有他的事似的,因为他是教英语的。突然有个同学跑来问他:“胡老师,你看一下这些文物的文字记载有没有英语字母啊?有些甲骨文写的像外国字,我看不懂。”
胡老师笑呵呵地说:“中国的文物,怎么可能有英文呢?古代的交通很不发达,没有飞机,只能乘船,估计在我们这些小地方,如果不是战争的需要,英语国家的人,还想不到跑这里来,也没发现古代有他们在此地活动的轨迹。”
历史老师却不这样认为,他蹙着眉头,表情诡秘:“也许会有这位同学说的情况发生。古代很久就发明了热气球,那大概是18世纪吧,法国的两兄弟乘着热气球周游列国,看咱们的文物上有没有法语的字样?”
“法语起源于拉丁文,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胡老师说。
同学们听他说的跑题了,像纯粹在卖弄他的知识渊博,都疑惑地看着他。
胡老师向历史老师的目光对视了一下,说:“今天的参观就到
第三章 博物馆启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