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地间—蝶双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迎宾[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村民们都在兴高采丽地,为凤仪村这场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喜事而忙活着。整个场面,气氛十分热烈。

    接着,专门负责收礼的陈福寿陈老师和桂花的父亲李绍文,已经着手开始裁剪红纸,为东家书写婚联了。陈福寿老师今年已有五十多岁的年纪了,在凤仪村小学里教了三十多年的书。村中但凡有人家办喜事,都是请陈老师挂帐,写对联。

    三十多年以来,一直如此。甚至村中大部分人家的春联,都是出自陈福寿老人家之手。

    同陈福寿老师一同在凤仪村小学教书的还有本乡安驴口村的一名姓卜的老教师,年纪已达到六十四岁多了。据陈福寿老师说,到今年这个冬季学期结束后,这位姓卜的老教师就要退休回家了。

    在桂花爹的协助下,不久,陈福寿老师就把红红的、充满对新人婚姻美满语气的婚联书写完毕。当红红的婚联帖上门框之后,更是增加了喜事的喜庆气氛。

    村中稍微识几个字的人们,都会站在帖好的婚联旁,嘴里一边念着婚联书写的内容,一边对陈老人家的书法啧啧称赞。

    而在屋里屋外的窗子上、墙上的一些显眼的地方,还贴上了红红的“囍”字。这些大红的“囍”字,无疑为这场喜事,又增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

    接着,去山上负责采松叶的妇女们,也背着一大篮一大篮的、青青的松叶回来了。她们将青青的松叶铺垫在青篷内的地板上,一直铺了厚厚的一大层。

    这些青青的松叶,使得整个青篷之内焕然一新,松叶的那种沁人的清香,使得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们,顿时这之神清气爽,心情也更加的愉悦起来。

    村中的那些还未到达上学年龄的孩童们,一个个在这些厚厚的松叶上,有的玩驼人的游戏,有的翻着跟斗,有的在上练面竖蜻蜓,有的则学习牛、羊等,头逗头用力抵在一起,玩起了顶架游戏。他们在这青篷之下的松软的松毛地上,一时之间闹成一团。这里,无疑又成了他们欢乐的海洋。

    至于春凤,陈玉露自今天早上起来,就一直没有看见她的身影。

    原来今天一大早,春凤就在伴娘春花的陪伴下,坐班车到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县城里去化新娘妆去了。听说要到今天傍晚,才能返回来。

    这场喜事,还引来了村子中几乎所有的大大小小的狗。它们在人群中,桌子下来来回回的穿梭个不停。希望能找到点人们拾漏下来的荤腥,以便大快朵颐。

    这些大大小小的狗们,还会不时为争夺骨头之类的食物而发生撕咬和打斗。它们相互打斗时,往往能把对方身上的毛一卷卷的咬下来,有的沾在嘴上,有的随风飞到空中。人们总会饶有兴致地看着它们的争斗,从中感到了很大的乐趣。“狗咬狗—满嘴毛”,这是人们在观看着狗儿们搏斗时发明的一句生动的歇后语。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狗中,当然也少不了春凤家的那头老黄狗。看来,一个月前春凤妈用那种儿臂般粗细的麻花栗柴,狠命打在老黄狗身上的那下子,并没有给它留下多大的后遗症。

    认真说起来,春凤家的这条老黄狗,还是促使这一桩姻缘如此之快的第一大功臣呢。

    当然,人们可能谁也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老黄狗显然也不会以“功臣”自居,此刻,它也和其它大狗小狗、花狗黑狗一般,正在搜寻着遗落在地上的荤腥,以美餐一顿。

    另外,它还得随时防着被人们当成祭奠“五脏庙”的牺牲品。人们故老相传的说法,是在所有毛色的狗中,黄狗的肉是最好吃的。对此,人们还对狗的毛色与味道的关系编成了口诀:“一黄二白,三花四黑”。

    以上对狗的赘述,都是题外话,暂且放在一旁。

    现在,各种工作,都在这喜庆的气氛中,在叫喊的吼叫指挥声中,村民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所谓叫喊,就是在村中某家婚事的时候,为了将村中来帮忙的人很好的进行劳动分工,协调指挥,使各种事情都有人去做。因而请村中办事能力强,威望高的人来担任这一职事

第六章 迎宾[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