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地间—蝶双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惊梦[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林清风与工友们,在月色下,欢快地交谈着,天南海北,社会新闻、生活趣事,无不信手拈来,成为他们愉快的谈资。

    在这环境异常艰苦,而又高强度、超负荷的打工生涯中。大家往往通过开怀的谈笑方式,暂时忘却了劳动的艰辛,有及身心的疲惫。从人生的不易,生活的苦难中解放出来。

    不知不觉中,已是月过中天,物影偏斜的光景。虽然大家觉得谈兴不减,但还是不得不返回住处休息。

    因为明天一大早,等待着他们的,依然是要在那火焰山般酷热的炼钢车间,八个多小时的艰苦的劳动。

    再次躺在床上的时候,不久,便传来工友们酣畅淋漓的打鼾声。

    但林清风却依然没有一丝睡意。他知道是因为自己在此之前,比工友们睡了两个多小时的缘故。因此,又看起了书。

    林清风一个人在帐子里,又看了近个半钟头的书后,才始觉有些累了。于是,便放下书本,熄灯躺在床上。

    这时,皎洁的月光透进窗子来,照在了林清风的床上、身上。林清风心中,突然涌现出不知从哪里看过的两句诗句:“熄灭读书灯,满身都是月。”

    林清风想,这是多么美好的意境啊!这因该是写下这句话的那位读书人,也像自己现下般,在美妙月色的触发下,心中突然迸发也来的灵感火花。

    俗话说,来源于生活中的诗,才是第一等的诗,这话一点也不假。

    在楚师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林清风对诗词方面也有所涉猎。但在那时,对诗词的体会并没有现在这般深刻。因为那时,是在无忧无虑的青春时光之中度过。并且又有心上人陈玉露在自己的身边,可算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然而,自从毕业之后,与陈玉露聚少离多的日子里,饱受那相思情味的煎熬。再加之艰苦的打工岁月中,可谓是深深地体味了一番生活的艰辛与别离的况味。总算是刻骨铭心般体会到了“愁”的滋味。因此,对诗词中的意思,体会也就更加的深刻。

    在林清风的枕边,除了招考的书籍之外,还放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之类的书。近段时间,他又从集市上买了本《元曲三百首》。

    他觉得唐诗、宋词、元曲之类的书籍,是很耐看的书籍。每看一次,都能带给他不一个的感受。仿佛那种陈年老酒般,能使人感到身心的愉悦。使得像林清风般身处异地他乡之人,心灵深处得到慰藉。

    林清风每次读到这些词曲的时候,都能从中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温暖的港湾。便如徜徉在那心灵的桃花源之中,暂时忘却了人生的艰辛,别离相思的苦楚。

    由于林清风在诗词方面的内容看得多了,心中便多了许多感触,有时触景生情,便也像那些迁客骚人们,有一种吟诗赋词的冲动。

    现在,又是一个明月窥人之夜,林清风与心爱之人,异地而处。不禁想起以前两人在一起时的幸福时光。

    而现在,与相爱之人不关山阻隔,只能遥寄相思于明月,一时感慨万千。怀着对陈玉露的深深眷恋,不觉脱口吟成一曲《临江仙》来:“忆昔初识桃花面,此情已系伊浓。犹记当年携手处,风清月影共,花晴人语同。长恨此身多寄旅,聚散还苦匆匆。何执素手趁东风,小桥流水处,杏花烟雨中。”

    林清风反复吟诵,觉得自己所作的这首《临江仙》还不错。

    林清风此时,不由得想起诗圣杜甫的诗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心想,古人说的确然不错。惹在自己整天都与玉露耳鬓厮摩在一起,那种欢欣无限的情境之下,哪能写出现在这般刻骨相思的词句。这可谓也算是古人们所说的“生活不幸诗家幸,赋到苍桑句便工”那种情况吧!

    就这般左思右想下,在朦胧月色的笼罩下,林清风带着对陈玉露的思念,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他期待着在梦乡中,能与心中的玉人相逢,做一个甜甜的梦。

    可是,林清风越是想念得紧,迫切地希望在梦中,一会佳人的时候。心中的玉人,却偏偏不来入梦。

    在梦中,林清风又回到了溪木大村,与一家人,和乐融融地在一起,有说有笑。

    可是,一会儿,在那迷离的梦境之中,他又忽然发觉,自己正处身于凤仪村,来到了玉露家的庭院里。

    只见在一片迷蒙的月光下,玉露爹娘和陈玉雪三人,正坐在院中聊天。让林清风念兹在兹的陈玉露,却唯独不在其中。

    陈得才一家三人看到林清风,都用那种对待不速之客的眼神,吃惊地望向他。

    “叔叔婶婶,玉露到哪去了?”林清风不解地问。

    “你呀,来迟了,我家玉露早就嫁人了。我看你,就趁早死了这份心吧?”

   

第一章 惊梦[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