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野幽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章 不要寄托于来世[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界平等一相,不是如来常住的法身,依此法身而指出众生本具的觉性,称为本觉。

    一切言教所谈的修行法门,无不是为了显示此本来具足的觉悟体性。

    以念佛为有念,以往生为有生,这是一般的常见。

    以不念佛为无念,以不求往生为无生,这是迷惑的邪见。

    念而无念,生而无生,这是佛法中的第一义谛。

    在真如实际清净平等的究竟境界来说,是不受一尘一垢所染着的,如此则上无诸佛之可念,下无净土之可生。

    为了都摄六根,因此才有了修行三昧。

    以便达到回归自性的修行法要。

    所谓的本心,是圆满湛然虚灵寂静,涉入万法而无执碍,不可以形相求取,不可以言语表达。

    所谓的净土法门,即是法界的缘起。

    何谓法界?

    我们现前的一念心,不仅不是决然的色法,也不是刹那变灭的妄心。

    才有能生起之相,即属于所缘之物,而不是能缘者。

    不得已而强名之曰:“无相”。

    而虚空也是无相,但有表露显现之相。

    又不得已,把现前的一念心的“无相”,称之为“真”。

    因为它是无相而真。

    自心既然是无相而真,那么从心所现的一切诸法,无不是无相而真。

    这就是所谓的法界。

    何谓法界的缘起?

    无论圣凡皆是此法界,没有分别,无增无减,与生死毫无交涉,和迷悟也不相干。

    然而,因为随顺法界的缘故,出生了偏空和究竟。

    由于迷昧法界的缘故,虚妄现出了分段和变异二种生死。

    虽然迷昧而转于生死之间,但是法界依旧不变。

    无奈众生从来未曾体悟证知,因此终究无法了脱生死。

    《维摩诘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诸法从心生,诸法从心灭。

    心法本来空,取舍不可得。

第54章 不要寄托于来世[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